重构古典和谐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完整图景——评《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
本文选题:治国方略 + 和谐理念 ; 参考:《管子学刊》2013年04期
【摘要】:正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之间的关联也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和争论。但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理念的问题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见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认为它与儒家的"和谐"观或传统的"和谐文化"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甚至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讲"和",贵"和"或崇尚"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有的学者认为"贵求与[1]209
[Abstract]:After the ringing of the bell in the new centur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idea of harmon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causes the scholars to think and debate. However,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full of various differences and controversies.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it is in the same vein as the traditional "harmonious" view of China.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it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fucian view of "harmony" or the traditional "harmonious culture", and even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harmony" in China.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saying "harmony, expensive" and "advocating" harmony but difference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le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expensive seeking and [1] 209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克立;;关于和谐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爽;;说服的逻辑——浅析模拟法庭教学中的逻辑应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苟东锋;;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以孔子正名思想研究为中心[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3 毛国民;;论孟旦对中国哲学中“整体主义”的异样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谢青松;;“综合创新论”与传统和谐文化的科学继承[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房正宏;姜欣;;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6 汪凤炎;;“和”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J];中国德育;2009年03期
7 许外芳;;略论《易经》的类比思维及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8 张志超;;中国传统社会的司法技术与逻辑运用[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9 张雨金;;走出“独白”困境——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吕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希;;从形式上研究推理的尝试:《小取》例句部分的一种解读[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孟鸥;《文子》新探[D];山东大学;2011年
4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郝书翠;“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雷东;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考论[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岭;旅游开发中和文化内涵及展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翠;类逻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程兆莹;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探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伟;创新思维中的逻辑方法及其作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包偎丽;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汉语写作的语言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冬冬;荀子语言观及其对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思敏;“什么是X”与“X是什么”汉英语言中的对比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8 毛国民;论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党为;纸片上的帝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二占;[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明邦;;儒家治国方略浅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田兆阳;;中国早期儒道治国方略的对立与互补[J];政治学研究;2006年03期
3 赵丽玲;;试比较中西和谐理念的异同[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陈良琨;;从《论语》看孔子的治国方略[J];今日科苑;2007年12期
5 戴者春;“德主刑辅”思想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6 潘青;历史上德治与法治思想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占荣;;论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一种基于理念的解释[J];河北法学;2006年09期
8 杨思斌;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高春花;论荀子的治国方略及其学理依据[J];道德与文明;2005年04期
10 王国胜;;论道家的治国方略[J];理论探索;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法周;;学衡派的政治理念与道德理想主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2 谢兵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探析[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党国英;;民主政治的动力: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周志;王凯;;政治文明与政治理性[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5 张磊;;“和谐社会”理论的传统文化发掘——论墨子“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增辉;;扬弃传统民本思想 建设当代政治文明[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思源;;错误前提下的危险结论——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马勇;;无政府主义与现代中国人的困惑[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兆婷;;浅论孟子的政治理论主张不合时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荀晓鲲;;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N];浙江日报;2001年
2 董京泉 中共中央宣传部;依道治国:富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胡振平;“德治”与“法治”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4 黄泽林;“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N];重庆日报;2001年
5 胡振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N];人民日报;2001年
6 韦鸿;我们要着力建设和谐文化[N];抚顺日报;2006年
7 山西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念[N];山西日报;2001年
8 陈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长期坚持[N];贵州日报;2004年
9 苏州丝绸工业学校 陈斌;对“以德治国”理论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1年
10 阎超 李国征;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一点认识[N];解放军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焕炎;制度·权力·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2 时显群;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重庆大学;2009年
3 陈忠宁;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李金和;平民化自由人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建锋;罗伯特·帕特南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杨树英;儒家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治国方略及其现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平建东;龚自珍政治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黄晶菁;梁漱溟政治理念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史富祥;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耿立进;韩非对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及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洪娥;“文武之政”与孔子的政治理想[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成雷鸣;“后五四时代”背景中钱穆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肖俏波;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耿松;《大学衍义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0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7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