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托克维尔的孤独——托克维尔论大众时代的个体性危机

发布时间:2018-05-10 21:30

  本文选题:托克维尔 + 民主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将致力于对托克维尔关于民主社会中大众与个人关系的思想进行梳理。托克维尔思想的体系庞杂,可谓对民主时代与社会的全景式描述和预测,因而随着时代的推移,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学派往往都能在托克维尔思想中找到相关的印证,从而使得托克维尔研究产生了所谓的“面相”的问题。本文并未对托克维尔进行全景式的考察,而挑选了在目前的托克维尔研究中较少涉及的领域,即民主社会中的个人如何在大众时代中自处。托克维尔曾经自述帕斯卡、孟德斯鸠和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位思想家,而卢梭与托克维尔之间的思想渊源在当下的托克维尔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尝试。 本文的论证结构如下: 导言部分论述研究托克维尔的意义所在,并对现有研究托克维尔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综述,同时指出本文的主要关注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以托克维尔思想的主线——民主着手,分析了托克维尔对“民主”概念的不同定义以及对民主时代必然到来的判断,以及由此所涉及的民主时代的复杂性。 第二章以《论美国的民主》为主,总结了托克维尔对于民主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的解危之道:政治自由和宗教传统。 第三章通过勒庞和欧克肖特对大众的研究揭示了大众时代的典型特征,大众对个人的压制是托克维尔的忧虑所在,此时托克维尔转向了卢梭,从晚年卢梭那里寻找到了个体性危机的应对之道——孤独。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ocqueville's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es and the individual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he system of Tocqueville's thought is so complicated that it can be described and predicted in a panoramic way in the era of democracy and society. Therefor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mainstream schools of thought in different periods can often find relevant proofs in Tocqueville's thoughts. Thus, Tocqueville's study produced the so-called "face" problem. This paper does not make a panoramic study of Tocqueville, but selects the field les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of Tocqueville, that is, how the individual in the democratic society finds himself in the mass era. Tocqueville once said that Pascal, Montesquieu and Rousseau were the three thinkers who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him, but the origin of Rousseau and Tocqueville did not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Tocquevill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simple attempt on thi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gument is as follow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ocqueville is discussed, and the literature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Tocqueville is briefly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concern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pointed out. The first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main line of Tocqueville's thought, democracy,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democracy" and its judgment on the inevitable coming of the democratic age,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mocratic era involved therefrom.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mmarizes Tocqueville's solution to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 in the democratic era: political freedom and religious tradition. The third chapter reveal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r ag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asses by Le Pen and Oakchott. The suppression of the individual by the public is Tocqueville's worry, and Tocqueville turns to Rousseau. From his later years, Rousseau found a way to deal with the individual crisis-lonelines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立峰;;马基雅维里论政治正当性[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张辰龙;;政治空间的拓展与政治参与的维度——贡斯当对古代自由与立宪代议制中政治自由的比较[J];政治思想史;2010年02期

4 张曦;;自由、能动性的约束与生活的意义[J];哲学分析;2011年03期

5 卫知唤;陈义平;;试论公民政治审美的沟通功能——从政治自然到政治自由[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欢;;佩里·安德森论中国热[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6期

7 韩伟华;;从“古代人的自由”到“现代人的自由”——邦雅曼·贡斯当古今自由理论再探讨[J];政治思想史;2010年02期

8 丁成际;;政治、道德、经济三个向度中的社会正义辨析[J];求实;2011年06期

9 列昂·阿伦;赵铁铸;;关于苏联解体:你以为知道的一切都是错误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10 李宏图;;略论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想[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陈于武;;多少,还是有无?——试析《现代评论》对个人自由的诉求[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少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民主集中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李海默;;慎防“习俗专制”成为关键缺环[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贾高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沈飞;;“以人为本”的可行能力、剥夺、全面自由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7 沈亚生;;人学视域中的自由观论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罗成翼;肖贵;;雷蒙·阿隆的自由观——《论自由》的文本解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变异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读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红杰;;论“我们是谁”中的“我们”[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彦德;在托克维尔与马克思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甘阳;托克维尔与民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甘阳;托克维尔与民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张宇燕;“托克维尔效应”之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朱振明;重新思考美国社会[N];华夏时报;2009年

6 陈季冰;自由与平等(一)[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王新颖;经济自由提升政治自由[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马建红;认真对待民情[N];法制日报;2008年

9 孙晓晖;托克维尔:透视法国大革命[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赖德亮;管制不应限制公民政治自由[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勇;论托克维尔的中道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灿;民主的命运:专制抑或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冠群;面向政治自由的现实之境[D];吉林大学;2010年

5 范卫东;论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中的自由精神(1937-1945)[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7 盛文沁;自由与公共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旭;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9 韩升;查尔斯·泰勒对共同体生活的追求[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宁玲玲;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鼎;以自由保障自由[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高锋;托克维尔的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谭巍炜;托克维尔的孤独——托克维尔论大众时代的个体性危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进;托克维尔平等思想评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海涛;论托克维尔的自由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7 丁世林;论托克维尔的公共精神观[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睿;托克维尔的“社会结社”理论及其民主法治价值[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苏爱玲;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曹晗蓉;论托克维尔的基本问题及其当代意义[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0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70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