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民主想象
本文选题:政治民主 + 经济民主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在二战后的民主潮流中,中国的自由知识分子基于时代的要求,主张"中国型的民主"应当两条腿走路,即政治的民主与经济的民主必须兼得。因此,调和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成为战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共同愿望;在政治自由与经济平等之间,自由知识分子固然希望一张票与一碗饭兼得,但他们仍然理性地在二者之间进行价值序列的优先性选择;经济民主内部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关系同样让自由知识分子颇费思量,争论的焦点在于计划社会是否必要。自由知识分子的民主想象凸显了他们的人民立场、建立现代国家的愿望以及从城市到乡村的目光转向,这些特点为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所作的选择提供了思想史的注脚。
[Abstract]:In the trend of democracy after World War II, China's liberal intellectual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dvocated that "Chinese democracy" should walk on two legs, that is,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mocracy must have both. Therefore, reconciling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has become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free intellectuals in postwar China. Between political freedom and economic equality, liberal intellectuals of course hope to have one vote and one bowl of rice. However, they still rationally choose the priority of the value sequence between the tw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freedom and economic equality within economic democracy also makes liberal intellectuals think twice. The focus of the argument is whether the planning society is necessary or not. The democratic imagination of liberal intellectuals highlights their stand of the people, the desire to establish a modern state and the change of sight from city to country.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 footnote to the history of thought for the choice they made at the turning point in history.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YJC77006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齐欣;;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主政治思想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章荣君;;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刘旺华;在日光与夜色中间进击[J];书屋;2003年01期
4 杜宇;市场经济与社会民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祭立怀;;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申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3期
6 李翔;;浅论经济民主[J];消费导刊;2008年14期
7 屈婷;;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民主社会主义[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方秋兰;;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当代启示[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K.波伦 ,陈嘉曙;政治民主与发展的时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10 江作军;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有为;尹涛;;抗战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认识——以张君劢为中心[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李玉山;;历史跃迁与完全之人——从“政治民主”走向“经济民主”[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方竹兰;;论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何卓恩;;大陆赴台自由知识分子1950年代对平等观的调整[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7 吕文浩;;1949年前后潘光旦政治思想转变初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8 路建人;;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的核心[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9 柴宝勇;;政党“吞噬”民主还是民主“抛弃”政党——一项关于西方政党与民主博弈关系的考察论纲[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广波;;1921~1925年丁文江政治思想论析——以《努力》周报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2 陈锡喜 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N];文汇报;2002年
3 施雪华邋孔凡义;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与表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谷亚光;探索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俞可平;协商民主: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N];学习时报;2006年
6 刘春;民主与效率并重[N];学习时报;2001年
7 韩磊;什么是政治发展[N];学习时报;2005年
8 贾宇琰;准确判断译丛价值 重磅推出热点丛书[N];中国邮政报;2007年
9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10 傅建世;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N];吉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彬;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连伟;密尔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彤;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人民民主[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玉;大卫·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述评[D];辽宁大学;2011年
3 郭兆祥;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4 姜祚;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文;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述评[D];吉林大学;2012年
6 秦奇;政治民主的条件及实现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于声;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甄惠;论政治技术问题[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杨放;论达尔多元民主体系下利益集团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广臣;傅斯年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1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8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