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前苏联民族政策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选题:美国 + 前苏联 ; 参考:《国际观察》2013年02期
【摘要】:民族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和前苏联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命运。美国族裔政策以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国民意识,实行法律面前各族裔的平等,民族政策服从国家法制为原则;而前苏联则强调民族自治,实行民族——国家联邦制。本文拟在分析美国族裔政策和苏联民族政策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若干看法和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ational problem is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different national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led to different national fates. The ethnic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all citizens, to implement the equality of all ethnic groups before the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policy to obey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whil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mphasizes national autonomy and implements the national-state federalis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American ethnic policy and Soviet national poli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Chinese national policy.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D06;D6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左凤荣;;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2 潘广辉;吴婧;;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欧、美学界的研究[J];世界民族;2006年01期
3 杨恕;李捷;;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J];世界民族;2008年01期
4 王为民,户衣晓红;民族意识:理解前苏联民族问题的关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黄兆群;论美国民族政策模式[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欧阳军喜;;历史要重演吗?——1948年的周鲠生、胡适之争及其意蕴[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9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10 杨尚武;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J];阿拉伯世界;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梅仁毅;;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与当前美国移民争论中的僵局(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楠;美国反倾销法早期发展轨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兰·伊文思;罗伯特·诺瓦克;杨绍彤;;波罗的海的风潮[J];苏联研究;1990年04期
2 安·莫宁;丹尼尔·萨巴格;项龙;;从剑到犁:美国使用种族分类进行种族歧视和反种族歧视的情况[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01期
3 郑异凡;;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17期
4 刘元琪;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经济[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5期
5 张爱民;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述评[J];南开学报;2000年03期
6 杨恕;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现状研究[J];美国研究;2007年03期
7 王铁志;美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J];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8 张立平;论肯定性行动[J];太平洋学报;2001年03期
9 R·裴波斯;李有义;;对苏联民族问题的看法[J];民族译丛;1979年04期
10 S·恩德斯·威姆布什;杨允;;苏联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非俄罗斯人的回答[J];民族译丛;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春德;当代中美两国人权观的比较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吕先竞,郑邦坤,汤爱群;中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02期
3 朱小菲;;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陈寒鸣,贾乾初;“德治”与“法治”: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特质及其启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邹永贤;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吏理论和《资治通鉴》的总结[J];政治学研究;1997年04期
6 王运生;中国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二重作用[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7 华农心,韩旭;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J];政治学研究;1999年02期
8 任剑涛;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9 葛志山;论新中国社区警务的背景和条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10 李传柱;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桂海论丛;200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美]埃里克·维纳 水木 编译;盲目的民主意味着持续的绝望[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晓朱 整理;市场化必然意味着私有化?[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刘昀献;十年来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述评[N];北京日报;2002年
4 董云虎;西部大开发的政治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5 龚培渝;国家整合与民族平等:各执一端还是达成和解?[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2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治秀;论西方德治思想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浩;人权概念的演变与诠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朱现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4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杨杰;面向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志磊;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关系[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4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0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