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新社会集团: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18-06-09 02:48

  本文选题:新社会集团 + 政治发展 ; 参考:《探索》2013年06期


【摘要】:政治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基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概念和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划分社会群体,观察社会成员的状况及其与政治现象的关系,以揭示政治发展的根源和社会基础。从中观层面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新社会集团是政治发展的社会动力,新社会集团的形成和政治成长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基本阶段和面貌。
[Abstract]:Political development has a prof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foundation. The concept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lass, stratum and interest group divide social groups from different angles, observe the status of social memb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olitic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oot and social basi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meso level, the new social group formed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social motive force of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and political growth of the new social group determines the basic st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分类号】:D0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9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和庆;胡克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在社会基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2 李桂海;历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J];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3 刘力红;;追寻政治理性的社会基础──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雷振文;宋香庆;;论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社会基础——以社会资本为分析视角[J];江淮论坛;2006年06期

5 阚和庆;;论政党的社会基础与政党功能的发挥[J];理论与改革;2006年04期

6 胜令霞;;当代国际“新社会主义”思潮溯源[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7 ;两种取向 一个结局——略论当代政治发展研究之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8 唐展风;贺艳菊;;政治发展概念辨析[J];湖湘论坛;2007年03期

9 韩玲梅;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实现的社会基础[J];社会;2002年11期

10 王金红;黄振辉;;从政治发展到政治转型——当代民主化进程研究的范式转移[J];开放时代;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德良;;政府管理的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2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龙;比较政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2 朱昔群;全球化对社会民主党的挑战[N];学习时报;2005年

3 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N];光明日报;2008年

4 俞可平;从统治到治理[N];学习时报;2001年

5 栗云;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价格工作[N];闽北日报;2005年

6 燕继荣;政治文明与民主宪政[N];学习时报;2004年

7 刘春;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N];学习时报;2003年

8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生而平等”的意义[N];经济观察报;2009年

9 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架构与时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柴尚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冷战后国外政党政治的新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s,

本文编号:199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9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