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转型中国的民众正义观念

发布时间:2018-06-18 06:21

  本文选题:中国转型时期 + 民众 ; 参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领域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包含的不同内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观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众正义观念是民众评价社会正义时遵循的价值标准,会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设计与执行。在内容上,民众正义观念包括正义观念主体、正义主体、正义客体、正义原则及其适用等多个分析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使其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并存、弱重叠性等基本样态。
[Abstract]: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is a comprehensive social transformation guided by economic reform. Modernization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which contains different contents that intera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 modernization of idea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modernization. The concept of public justice is the value standard followed by the public in evaluating social justice, which will affec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In content, the concept of public justice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the object of 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its appli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ncept of public justice, which has promoted its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making it present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ctors. Basic patterns such as weak overlap.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现状测评与改善对策研究”(12&ZD060) 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分类号】: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成;价值观念与社会福利政策选择——以美国公共救助政策改革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祥琪;陈钊;赵阳;;程序公正先于货币补偿:农民征地满意度的决定[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3 潘春阳;何立新;;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1年05期

4 丁建峰;;无知之幕下的社会福利判断——实验经济学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3期

5 陈叶烽;周业安;宋紫峰;;人们关注的是分配动机还是分配结果?——最后通牒实验视角下两种公平观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6 陈柏峰;;“气”与村庄生活的互动——皖北李圩村调查[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7 李秉勤;;社会公正的理论与英国的实践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麻宝斌;;社会公正测量的五个维度[J];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9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年05期

10 张光;Jennifer R.Wilking;于淼;;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基于村委会选举调查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徐忠麟,宋金华;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新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吕明;法的形式要素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哲学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吕明;;论法律意识形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涛;;美国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朱涛;;美国推动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林来梵;郑磊;;关于“法律学方法论”——为了一个概念的辩说[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晓光;;法律逻辑与法庭科学学科群[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5 李春成;;价值观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的新领域[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真;;信用评级:信用机制的商法保障[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7 卢希起;;刑法适用中的刑事政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德敏;;政策正义的司法保障——以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为视角[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9 方立新;徐钢;;契约自由衰落的法理解析或“返回现实主义的契约法谱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10 胡寅;;商标与善意取得制度适用问题研究[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赵新龙;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思;关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红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仲俊;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政;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思圆;我国拆迁法律制度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键;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非非;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周成潭;罢工行为立法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坂健次,李为;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当代社会结构变化分析的一种方法[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2 毛峰;政府该为失地农民做什么——对2942户失地农民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4年01期

3 李春玲;;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陆益龙;;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6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7 陈莹;谭术魁;张安录;;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54村543户农户问卷和83个征收案例的实证[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8 史清华;晋洪涛;卓建伟;;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兼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与改革[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9 贺雪峰;村庄政治社会现象排序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谭青山;;在深化村民自治进程中健全村委会选举制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杨凌潇;;简论古希腊早期的正义观[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2 杨茜;;“正义”语境下的社会契约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何俊武;;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J];求索;2006年09期

4 李红亮;郑冬梅;;从“处女嫖娼案”谈正义对法律的重要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3期

5 梁金霞;;略论正义是道德教育的核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倪勇;;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及其当代走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葛涵;;《理想国》中的正义观[J];南方论刊;2009年04期

8 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9 唐柳;;论法与正义的关系[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2期

10 董淼;;法官:人类正义的操持者和守护神[J];消费导刊;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才;马菊霞;;中国传统正义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远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现实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杨芳;;公共政策中的公共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廖申白;;正义、和平善治与公共理性(提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李承锋;陈建平;;明清传奇中林冲形象的文化意蕴[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印大双;;论法哲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10 刘中新;;在防雷执法处罚中如何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卡琳·罗马诺 王雪 编译;阿玛蒂亚·森:改变思考“正义”的方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N];检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磊;塔顶的慈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郭大勇;“专业审判”不能违反自然正义[N];中国商报;2011年

5 唐汉思(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呼之未出的正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大谷实;日本对付重大凶恶犯罪的刑事立法动态[N];法制日报;2004年

7 张恒山;制度正义的当代诠释[N];学习时报;2006年

8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姚大志;当代西方正义理论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王彬;秩序与自由[N];法制日报;2003年

10 张铁薇;侵权法价值目标的变迁[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D];武汉大学;2007年

2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文东;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6 钟英法;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丹;作为政治建构的公共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亚琼;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远航;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观及其理性基础[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传军;从乡村的纠纷解决看乡土正义[D];重庆大学;2012年

3 马新霞;马克思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困境与出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笑扬;正义尺度的想象—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解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5 任童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初探[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倩;巴利的公道正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4年

8 薄珏;马克思正义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孙鹏;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D];西北大学;2010年

10 代小婉;弗雷泽的正义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4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34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