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与实现的正义
本文选题:正义 + 实现的正义 ; 参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从"建构的正义"到"实现的正义",正义理论发生了重要转向。与过往正义理论相比,"实现的正义"观特别强调正义不只是物质的分配,其更是"可行能力"的赋予;强调正义不是先验的,而是实现的;强调正义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建构,而是要在社会民主基础方能实现的现实制度安排。"实现的正义"观认为,正义难以实现的症结并不在于正义理论建构的困难,而恰恰在于社会生活中僭越行为和不正义现象的广泛存在。因此,欲真正实现正义,需要在消除僭越的基础上实现一种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社会和谐适配状态。
[Abstract]:From "constructed justice" to "realized justice", the theory of justice has taken an important turn. Compared with the theory of past justice, the view of "realized justice" emphasizes that justice is not only 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but also the gift of "feasible ability", which emphasizes that justice is not a priori, but a realization. The emphasis on justice is not a one-size-fits-all social construction, but a realist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hat can only be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democracy. " According to the view of justice realized, the crux of justice is not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ng justice theory, but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illegal behavior and injustice in social life.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justice, we need to realize a state of social harmony and adaptation on the basis of eliminating illegal transgression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友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若干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万俊人;;罗尔斯的政治哲学遗产(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1期
3 周保松;;资本主义最能促进自由吗?[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4 钱逊;“和”——万物各得其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徐友渔;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当代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俊人;进退之间[J];读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论经济正义的凸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2 黎珍;社会资本与正义的实现[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3 王志刚,贾中海;公平的正义理论及其权利依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谧;张军;;“正义”原则的价值透视[J];学习论坛;2006年03期
5 王娜;;修复正义的理论之争[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6 张振国;;抽象正义与可感知的正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7 李飞;;探寻正义之源——读《正义的两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丁先存;;近代西方正义理论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启示[J];行政论坛;2008年02期
9 朱华彬;;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看何谓“正义”[J];岭南学刊;2008年02期
10 贾中海;刘军;;论公平正义[J];理论前沿;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峰;;公平正义的理念与政府公共职能的配置[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2 杨国荣;;理解正义——正义的历史内涵与正义的超越[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4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5 丁利;;社会正义理论:豪尔绍尼与罗尔斯的比较[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俊;;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法理辨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7 于志葵;;创新正义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邱国栋;;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第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义性探析——基于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通进;作为伦理学基本理念的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正义的原则与策略[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靳志强;正义理论的规范性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郑永奎;简论“经济正义”[N];光明日报;2001年
5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华;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N];南方日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高惠珠 中共上海市建设交通党校讲师 刘严宁;城市建设彰显“空间正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文长春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独白到对话:动态正义观的确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臧峰宇;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N];光明日报;2011年
9 刘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离不开公正意识的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阿玛蒂亚·森;正义与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2 肖劲草;交换正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鹏;修复式正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纪森;正义与德性—哈耶克与休谟的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鹤;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冲;阿格妮丝·赫勒的超越正义理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薇;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4 赵倩;马克思批判性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玉梅;论资本主义与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军垒;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旭凤;阿马蒂亚·森“平等的正义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8 白晓明;柏拉图正义理论的探究[D];湖北大学;2013年
9 黄潇;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波;从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看罗尔斯、诺齐克之争[D];吉首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38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3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