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比较
本文选题: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参考:《思想战线》2013年S1期
【摘要】:"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Abstract]:Justic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justice is also the eternal pursuit of people. Plato's theory of justice, including the justice of the city-state and the justice of the individual, realizes the happiness of the city-state and the individual through the pursuit of justice. Aristotle also explained the thought of justice in the fifth volume of "Justice" in Mark Ethics, and pointed out the two meaning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moderation" of justic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502.23;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昆;;亚里士多德“公正”的两种意义及其实现——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魏钢毅;;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代意义[J];理论学刊;2010年07期
3 吉国宾;王鹏飞;;德性政治与秩序正义——柏拉图正义理念解读[J];理论探索;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7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恢钦;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詹世友;柏拉图的正义理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J];现代哲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立永;;简论古希腊正义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2 康旭;;西方正义观发展诌议[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3 田洪声;中国公民正义观评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李丽丽;;柏拉图正义观的现代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许祥云;;马克思的实践正义观[J];长白学刊;2012年06期
6 陈慧;;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发生逻辑及其时代浸润[J];探求;2013年03期
7 肖爱平;;艾利斯·马瑞恩·杨的性别正义观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崔英;;试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9 施志渝;;现代女性文论中的正义观[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10 马文彬;孙中山与毛泽东社会正义观及成因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盛玉;;理想国:柏拉图视野中的正义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胜涛 沈传亮;道德情感背后的正义观[N];学习时报;2011年
2 南方周末评论员 笑蜀;理性和平衡的正义观才能保障公正立法[N];南方周末;2011年
3 吴逸;让公平正义观深入人心[N];检察日报;2012年
4 岳海ng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正义观的“多种面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任侠、青天与正义观[N];人民法院报;2014年
6 刘克梅;“吸血高尔夫”拷问生态正义观[N];证券时报;2010年
7 王悦龙;浅析新时代的公平正义观[N];朝阳日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行福;马克思正义观的规范制度论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戴景月;伤害法官案件背后的冷思考[N];法制日报;2005年
10 雷振岳;打击猎捕候鸟行为提升生态正义观[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金周;马克思正义观及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金娟;社会主义契约伦理视野下的社会正义观[D];山西大学;2008年
3 张昌;托马斯·博格全球正义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桂小辉;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徐浩然;当代中国国企工人正义观辨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蒋国保;大卫·休谟的正义观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鸣;试论冲突法正义观之融合[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士杰;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伟民;邓小平公平正义观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煌生;休谟正义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5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5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