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底层空间:想象与实践——西方底层空间研究述评及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本文选题:底层空间 + 城市底层群体 ; 参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城市底层群体在城市中心或者城市边缘通过聚居形成的底层空间,受到中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从"清除贫民窟"到"贫民窟升级"、"城市绅士化"及以"多样化"为核心的"混合社区",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经历了极大的转变。立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底层空间的研究,首先应该转变对底层空间的想象与实践并从底层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认识其对城市底层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应该打破对城市底层群体"无差异"的认识,深化对其内部复杂性和分化的研究;最后应该引入"行业因素"。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 the research on the bottom space of China should change the imagin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bottom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space and the city , and realize its irreplaceable value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lying space . Secondly , we should brea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 no difference " of the urban sub - population , deepen the research on its internal complexity and differentiation , and finally introduce the " industry factor "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12CSH039)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多元主义的城市社区组织及治理研究”(10YJC840099)和“城市社会的新底层研究”(10YJA840050)资助
【分类号】:D013;D6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2 王金岩;;城中村的形态解析与改造策略——济南市沃家城中村调查[J];城市问题;2010年10期
3 赵衡宇;过伟敏;;移民聚居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价值——以杭州市城西城中村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7期
4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5 陈慧;毛蔚;;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贫民窟的国际经验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年01期
6 蓝宇蕴;;论城中村改造对其非正式经济的影响——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7 王英;;印度城市居住贫困及其贫民窟治理——以孟买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8 林顺利;张岭泉;;社会政策的空间之维——以城市贫困的空间剥夺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杜毅;肖云;;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基于对2834名农民工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尚教蔚;;辽宁棚户区改造:改变居住环境的综合整治与完善配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小娟;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社会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汪亮;黄万金;;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李毅超;;城市设计中的可防卫性空间初探[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9 罗琴;周艳球;;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10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孙林;曾学龙;;城中村快速改造的动力机制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延鹏;李枝坚;李欣;蔡春;;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下的广东理想城市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颖芳;华晨;张彦芝;;小城镇,“微”生活——基于城市美学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尺度抉择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莫琳玉;;低碳交通导向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彭恺;周均清;杨俊雷;刘瀚熙;;基于AHP与GIS整合的棚户区改造选址评价——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乃彦;;对低生活成本住区街道的空间句法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08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8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