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党政治与超政党体制:比较与竞争——兼论中国政党制度生命力
[Abstract]:With the prevalence of social pluralism and veto politics, the democratic paradox, integration breakage and system failure of western party politic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western political party system and the supra-party system can be compared from four aspec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terest representative, the ruling party in the super-party system surpasses the single interest demand of each interest group and re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the western party system is mainly embodied in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multi-party competition and vote-determined democracy, and democracy in the super-party system i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vertical democracy, negotiated democracy and mass lin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unction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the super-party system is more able to integrate the interest demands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effectively and form a consensus of social inclusiveness because of the transcendence of interest represen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veto politics" of the western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he super-party system can condense the diversified interests of all strata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研究”(14JZD029) 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区域治理的理论基础研究”(14JHQ012)
【分类号】:D665;D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建;;两种不同的协商民主[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胡鞍钢;;美国为何衰落[J];学术界;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春洋;于春江;;民族政治发展:学术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展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潮f;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王荣科;艰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泽东领导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回顾[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吴昕春;论公民政治参与的环境要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10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谢庆奎;谢梦醒;;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浦劬;;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胡鞍钢;;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J];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3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4 何包钢;;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J];开放时代;2012年04期
5 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6 James S.Fishkin,劳洁;实现协商民主: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路曲;;发展中国家政党和政党体制在民主巩固中的作用[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磊;臧秀玲;;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及制度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3 许金秋;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J];东北亚论坛;2001年02期
4 郇庆治;西方政党体制理论:一种比较观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杨德山;中国早期政党体制选择考察[J];新视野;2001年02期
6 刘靖北;苏联政党体制的历史考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6期
7 李兴耕;俄罗斯政党体制现状及其前景[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8期
8 徐万胜;无党派阶层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J];日本学刊;2004年02期
9 李路曲;当代东亚政党体制转型原因的比较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6期
10 代吉成;;民主政治视野中的政党体制发展规律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吉成;;政治文化对政党体制的影响[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代吉成;;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政党体制发展规律初探[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谢晓光;;俄罗斯政党体制演进评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4 左建曾;;五五年体制解体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及其发展趋势——从日本政党体制国内环境变化的维度[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5 李路曲;;关于东亚的政党体制与政治转型的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俐俐;台湾地区政党体制的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林恒青;日本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的政党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左建曾;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及其发展趋势[D];山东大学;2013年
2 高斌;台湾政党体制的形成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伟扬;香港立法会地区直选制度对政党体制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3年
4 王海洋;情境变迁、精英选择与台湾政党体制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惜园;新时期中越政党体制发展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蓉;当代日本政党体制转型及其特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陶元浩;试论“五五体制”终结后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余国华;试析吉尔吉斯斯坦多党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2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3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