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思潮

发布时间:2018-08-03 18:52
【摘要】:1905年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与成熟。正在这时,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中一部分理论家打出弘扬国粹、宣传古学的旗号,成立国学保存会,掀起了晚清一个不大不小的国粹思潮。其矛头指向西学,防止欧化,宣扬民族主义,声言"对于祖国之责任,唯当研究古学"。但其对传统眷恋太深,并没有为中国找到正确的方向。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gue in 1905 marked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At this time, some theorists in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ary ranks played the banner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country, propagating the ancient school, and set up a national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s spearhead is Western learning, prevent Europeanization, propagate nationalism, claim "responsibility to the motherland, only when the study of ancient learning." But its attachment to tradition is too deep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China.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分类号】:K257;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杰;;一国两文:清季切音字运动中“国民”与“国粹”的紧张(下)[J];学术月刊;2010年09期

2 狭间直树;朱执信对孙文民生主义的理解[J];近代史研究;1991年03期

3 王永平;“卿云歌”和“三民主义歌”[J];钟山风雨;2005年01期

4 曾成贵;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之论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程舒伟;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三民主义论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庄廷江;;略论孙中山的革命军思想[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汪幸福;;陈立夫向蒋经国献祸国之策[J];书摘;2006年09期

8 郭丹玲;;从三民主义看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季荣臣;;孙中山去世后中共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志芳;;孙中山爱国救亡思想溯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风;;论黄兴对三民主义理论的贡献[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2 柴怡峗;;抗战时期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讨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3 徐有礼;;论30年代乡建运动中的“三自主义”[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5 胡绳玉;;孙中山和他的联共政策[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6 邹佩丛;;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顺力;;《民报》与辛亥革命[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侯衔正;;对黄兴研究的共识与分歧略述[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9 郑祚尧;;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问题解——为缅怀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而作[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开泰;;孙中山在桂林活动之历史意义[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也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探寻三民主义真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勇;抗战时期有关三民主义的论争[N];团结报;2010年

3 贾葭;法西斯主义在华的六年试验[N];东方早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 曹斯 通讯员 欧阳乐耕 整理 实习生 何瑞琪 谢美玲 沈卫红;同盟会在日首提三民主义[N];南方日报;2011年

5 笑蜀;延安特区:新中国的试验田[N];南方周末;2005年

6 涂小莉;浅论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创新诉求[N];中山日报;2007年

7 唐小兵 (本报书评人);知识分子论政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戴敦峰;“攘外必先安内”走到尽头[N];南方周末;2005年

9 林家有;孙中山研究评述[N];人民日报;2001年

10 黄健;奋起救亡 抵制日寇奴化教育[N];天津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赫坚;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认识的演变研究(1921-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房世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认知与践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滕峰丽;戴季陶的前期思想与三民主义(1909-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6 赫崇飞;张闻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任远;民主与建国—中国中间路线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宏波;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洪波;1927~1937中国童子军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树龙;林森政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中新;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D];新疆大学;2005年

6 李根生;广州国民政府立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时培霞;邵元冲政治思想及其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彻;抗战时期中共、蒋介石政权、汪伪政权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及后果[D];吉林大学;2009年

9 钱乐制;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新闻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燕;中国国民党干部培养体制变革研究(1924-1945)[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6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