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对新社会运动的结构功能主义维度分析
[Abstract]:Ofie's research on the widespread welfare state crisis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i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He has also shown great concern about the increasing phenomenon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in these countries. Take it as the concrete path to solve the later capitalist crisis. As a Marxist scholar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he analyzes the themes concerned by the new social movement, the political action category of the new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ctors of the new social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昌;;“亚政治”与“新社会运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周穗明;;当代新社会运动对西方政党执政方式的影响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3 E.扎姆菲尔斯库 ,戴侃;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社会运动的各种看法[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4 孟宪平;;对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人权诉求的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5 王芳;;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理论评析[J];理论界;2008年11期
6 付文忠;;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新策略——拉克劳与墨菲的激进民主社会主义策略批判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2期
7 刘颖;;西方新社会运动理论模式析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L·兰格曼;周穗明;;西方新社会运动40年发展的理论总结[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5期
9 梁长博,周明昆,王乃圣;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何平立;;认同政治与政治认同——“第三条道路”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变迁[J];江淮论坛;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鑫;;西方新社会运动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恒贵;;浅论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和谐观[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谢忠文;;从结构性社会主义到功能性社会主义——一种解释框架的变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穗明;;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谢静;;奥菲的福利国家危机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周穗明;当前全球左翼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伟;现代社会冲突理论[N];学习时报;2005年
3 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的研究前沿[N];学习时报;2003年
4 ;思想观念多样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N];新华日报;2005年
5 玛丽·卡尔多;一种解放的全球公民社会思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明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多样化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冬生;结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发展进路[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忠华;克劳斯·奥菲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理论[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延军;拉克劳、墨菲激进民主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华奕曦;政府组织协同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吴德波;多元治理下政党政府合法性论证[D];河南大学;2007年
5 陈霁;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D];山西大学;2008年
6 申燕凯;政治实践的结构功能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7 王丹;绿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立超;冷战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调整评析[D];新疆大学;2010年
9 纪已睿;绿党的伦理思想及启示[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黄潇;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9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2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