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15 10:24
【摘要】:从基础内涵上来讲,柏拉图与马克思在政治哲学观的根源、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及哲学对政治的最终影响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学观。在政治哲学观的内在逻辑方面,二者分别以"理念"与"个人"为出发点,又分别导向抽象的"正义"与具体的人的"自由"的价值关怀。在实现政治对哲学观照的方式上,柏拉图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办法,马克思则是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的方式。
[Abstract]:In terms of basic connotation, Plato and Marx show great differences in three aspects: the roo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nd the ultimate influence of philosophy on politics. These differences determine their different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internal logic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y take "idea" and "individual"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respectively lead to the abstract "justice" and the value concern of "freedom" of concrete person. In the way of realizing political view of philosophy, Plato used education to improve human nature, while Marx reformed society through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基金】:广东金融学院青年项目(13XJ03-01),负责人刘华萍
【分类号】:D0;B502.232;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南n\;;从“理想国”到“法治国”——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可能[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南n\;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在张力[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2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南n\;;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正义问题——一种复合正义论论纲[J];求是学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2 晏辉;;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J];哲学研究;2006年03期

3 刘同舫;;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阐释与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岳磊;王淼;;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几种审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孙民;;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探索——读俞吾金教授《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J];哲学动态;2010年06期

6 朱宝信;既是实践的人道价值批判 又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就马克思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的本性与丛大川先生商榷[J];东方论坛;1999年01期

7 王国莲,汪业周;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理论实质[J];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田薇;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学、现代化及马克思哲学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0年11期

9 周惠杰;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原点[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王东;论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J];学术月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贺善侃;;论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定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贺来;;理论硬核的变革与解释原则的跃迁——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徐辉;;诗性——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解读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张茂泽;;马克思的人性论体系——兼谈它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及其超越[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刘进田;邓武红;;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崔新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劲;;从“康德问题”看马克思哲学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10 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维度——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系 孙正聿;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N];光明日报;2011年

2 胡大平;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白刚;马克思哲学未来发展前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吴鲁;对马克思哲学遗产的一次深入解读[N];学习时报;2010年

5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6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N];河南日报;2001年

7 记者 王广;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关怀是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9 李潇潇;“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张惠玲;重申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之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柏拉图后期理念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6 孙强;社会关系维度的哲学沉思[D];复旦大学;2004年

7 魏书胜;论马克思哲学的人类性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红章;概念框架与思想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瑶;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D];吉林大学;2010年

2 岳新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春园;在“类我”与“自我”之间[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张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杰;论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承福;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7 舒江华;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旭;从思维的同一性到实践的统一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敬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丹丹;试论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3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33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