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理念的生成:批判理论的视角
[Abstract]:The critical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tical theory of philosoph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reflective, dialectical and dialectical to put forward the gen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heory, which is a dialectical unified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sublation of positivism and hermeneutics, and verifies this hypo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工学院经管学院;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隽;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思想特色[J];理论探索;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5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蔡华;;论法律解释对实现法制统一的困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陈涛;;非理性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张宇;;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程平;岑淳;;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体性转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齐明山;王资峰;胡于凝;;寻找公共行政学的使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素冬;;公务员在服务型政府中的道德行为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春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为方式和建构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晓阳;王巍;;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杨丽婷;;“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欣瑜;政府绩效管理与寻租遏制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莉;试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改革[D];南昌大学;2010年
8 薛美娟;人才市场化背景下吴江市人才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安典礼;未竟的批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艳;;正确认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石敦国;;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与政治现代性批判[J];思想战线;2009年01期
3 胡大平;;在商品生产之外寻找革命的落脚点——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社会批判的逻辑转向和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4 黄振辉;;依附论的理论叙事结构分析及批判[J];学术探索;2006年02期
5 南丽军,尹树广;雅索普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2期
6 刘冲;;论马克思的人权批判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1期
7 段吉方;;“后现代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立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8 刘明明;谢鸿昆;王进;;伊藤诚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及其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林华;;隐匿的革命对象、极权国家和新革命战略——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学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戴黍;;公共行政领域中批判理论的特质、缺陷及其实践性尝试[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凤才;;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斯蒂芬诺·佩去契尼;刘芳;;再思批判理论:规范性、权力与民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汪行福;;现代性与民主——批判理论的自由主义转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4 何颖;;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评析(未定稿)[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5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梁艳利;;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运作者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兼评斯科特的极端现代主义批判理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张峰;;21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8 郑召利;;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辨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张双利;;从韦伯到马克思——再论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经验性、解释性、批判性的统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纽约大学博士候选人 蒋晖;以乌托邦的虚化政治性的实[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4 罗骞;“死亡”应成为现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郗艳菊 整理;争论中的国际关系“非主流”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牛俊伟;考古与开新并重,返本与构境相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石剑峰;童世骏谈当代西方左翼思潮[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鹿云;批判理论的承认正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4 白利军;重建理性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和佳;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t2t2;正义的对话[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笑扬;正义尺度的想象—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解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3 董倩;齐泽克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姚亦亚;西方协商民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郑劲超;霍克海默“支配自然”的理论主题及其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6 吴世永;解构与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睿;批判和重建:论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刘彬;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9 殷昱伟;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国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赵亮亮;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2360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6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