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共同信仰与族群融合——周人配祀制度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9-03-07 15:54
【摘要】:克商之后,周人为维持统治,采取了分封、联姻等政策团结各族群的贵族诸侯。但政治稳定的基础是族群融合,而族群融合的最终标志是形成共同的文化,建立起共同的信仰。在周人与其他族群建立共同信仰的过程中,配祀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祀制度不只是一种宗教祭祀制度,它在信仰系统、制度规范、文化心理、精神价值等层面都发挥着制约、引导的作用,对各族群的融合和共同信仰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ule, Zhou people adopted the policy of separation, marriage and other policies to unite the aristocrats and princes of all ethnic groups. However,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and the ultimate symbol of ethnic integration is to form a common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ommon belief.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common belief between Zhou people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the system of sacrifi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system of sacrifice is not only a kind of religious sacrifice system, it plays a role of restriction and guidance in belief system, system norm, cultural psychology, spiritual value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belief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怀通;西周祖先崇拜与君臣政治伦理的起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刘雨;;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J];考古学报;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由欣悦;;“水”意象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文学功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秋阳;;《左传》“p荨薄氨ā被檠芯縖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4 武振玉;;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扬之水;;《诗·小雅·楚茨》名物新证[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6 廖小东;丰凤;;民族地区祭祀仪式的功能及其现实困境探析[J];东南学术;2012年02期

7 王珂;;论《诗经》中组诗的成因及其结构类型[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8 袁文春;;朱熹鬼神思想中的志怪空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9 蔡志刚;;对宗教历史作用的再认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吴兰;;毛南族传统宗教仪式“求花还愿”透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邹辉杰;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复旦大学;2011年

7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胜波;《诗经》农祭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玲玲;《诗经·商颂》与商、周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颖;《诗经》祭祖诗与周代宗庙祭祀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郭祖莲;《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雷富饶;北朝宗庙祭祀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颖娜;甲骨卜辞所载商晚期刑罚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铭;羌族萨朗舞蹈形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杨娟;汉代祭祖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务起;;蒙古族向河南省的迁徙及其与汉族的融合——以河南省镇平县晁陂镇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振宏;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研究概况(上)[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3 杜林渊;张小兵;雷楠;;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4 金炳镐;毕跃光;;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书平;;“离石胡”与民族融合[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李佳静;;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满族丧葬习俗的变化[J];学理论;2010年20期

7 李绍明 ,冉光荣 ,周锡银;略论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J];思想战线;1980年06期

8 蔡运国;;社会主义社会与民族融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鄢烈山;;不要人为阻挡民族融合[J];中国西部;2009年Z5期

10 韦嘉燕;乐永兴;;从民族习惯法的演变看民族融合——以广西南丹里湖瑶族自治乡白裤瑶婚姻习惯法的演变为视角[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Graeme Lang;;多元族群社会中的宗教、科学与多样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Tan Chee-Beng;;马来西亚的族群、宗教差异与社会和谐(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_5惠萍;邱惠真;崣珊;杜秀容;翁林仲;傅秀平;;不同族群蔬果e取量差up的探,

本文编号:2436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6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