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的维系途径: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诠释
[Abstract]:The political system is formed and maintained in the dynamic diachronic process. The formation, maintenance and change of the system form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nstitutional maintenance, as a key link in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on the premise that institutions exert influence and can be changed by human actor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nd mechanisms for the political system to keep stable and resist the vicissitudes. The ways to maintain the political system mainly include the self-strengthening of path dependence, the enforcement of political power, the close fit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necessary support of the conceptual facto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11JZD030) 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3B00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制度政治学理论建构研究”(2012FRTD04)
【分类号】:D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德薇;郑杭生;;社会学如何想象——有关社会学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4 郜绍辉;重新审视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吕雪飞;;浅析民初奉天省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出现的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马凌;伟大的中庸:重新认识约翰·密尔的新闻思想[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8 伍俊斌;“开放社会”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析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9 王兴化;张立富;;企业多元雇佣的新制度环境分析[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10 林勇;简析制约东南亚华人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董直庆;王林辉;张屹山;;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效率:基于非对等资源禀赋结构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孙国栋;吴家华;;西方公平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盛祥;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吴文龙;中国语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萌;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列达;;法国政治学家拉皮埃尔的政治人类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9期
2 何非;;撩开美国政体的帷幕——评《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J];博览群书;1998年06期
3 周燕军,王珉;合利性、合法性、合道德性——对政治制度的三种评价[J];学术论坛;2001年01期
4 孙云龙;论邓小平对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理论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5 何显明;;委托代理视野中的地方政府信用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雷振文;;政治制度何以生长秩序——兼论转型期中国政治制度完善的逻辑理路[J];江淮论坛;2008年01期
7 李汉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雷振文;;政治秩序的实现何以可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温大安;;基层群众自治纳入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10 王琳琳;;人性观的差别对于公正政治制度的影响——休谟“无赖假设”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比较[J];传承;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正涛;;近一年来政治学研究的状况——政治制度与政策部分[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2 陈奇文;;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适合当今中国的国情[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淼;;传统、现代与“中国问题”[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4 任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张玉强;帅学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诉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永剑;;全球化与人的发展[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8 张江山;;经济增长文献中的政治制度指标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9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10 高连奎;;世界政治的变迁及发展[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连伟;关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袁祥 王逸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农奴和奴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N];西藏日报;2009年
4 姚湘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N];青海日报;2009年
5 记者 邹声文 杨维汉 张景勇;从细节完善根本政治制度,细到发言时间[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林妙珊 陈金龙;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N];人民日报;2011年
7 武穴市委中心组;联系“三个实际” 回答六个“为什么”[N];黄冈日报;2010年
8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刘海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N];光明日报;2011年
9 方朝晖;怎么看“尊王”、“忠君”和“三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兰恒敏;中国经济会很“抗造”[N];联合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正进;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49-1954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霍春龙;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焦耘;税制变迁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许和隆;冲突与互动:转型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制度与文化[D];苏州大学;2006年
5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才让加;甘丹颇章时期西藏的政治制度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路占胜;布局与求解[D];复旦大学;2007年
9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清江;政治制度在资源分配中的角色与功能[D];山西大学;2003年
3 匙冠敏;比较中印当代发展中的政治制度选择[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政治制度视野下人的全面发展[D];中南大学;2005年
5 杜春吉;雅典政治制度与其公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欧阳泽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价值的挑战及其应对[D];南昌大学;2011年
7 赵艳;试论洪宪帝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永平;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道德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林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三维结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张栋;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8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