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力的回归与地方治理的向度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地方政府间跨区域治理的行政制度供给”(12BZZJ02)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政制度供给研究”(12RWZD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兴伦;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4 朱理;;论我国行政价值的失范与重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黄元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7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吴素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初探[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周慧;;公共事业民营化过程中的公益性与经济性分析——以公共交通为例[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鹏;王予川;鲁森林;;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刍议——公共管理学的视角[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9 费广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责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创新;叶勇;;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新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兴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承新;公民社会与治理[D];浙江大学;2006年
2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4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9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475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7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