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恶”到“平庸的恶”的逻辑演进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编号13AZD016)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编号JP201107&JGXM2012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义;罗玲玲;;阿伦特“根本的恶”的困境及其政治哲学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寅丽;;“沉思生活”与“积极生活”——阿伦特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大;曹一俊;;伊斯兰教末世论的思想沿革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2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3 王强;;何谓“认同行动”?——规范伦理学的一种拓展性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吴时红;;康德“崇高论”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结发;;信仰多元化与社会共同理想[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6 曹峰;;理性政治: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选择[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7 黄瑞英;;道德实践需要信仰的精神支撑——康德道德信仰观对我们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兰初;;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进步论思想的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秦艳平;马松超;秦丽平;;康德宗教思想评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颖;郁乐;;论美德伦理的话语立场与主体意识——兼论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陈江进;;西季威克论道德与宗教的关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绍勋;查尔斯·泰勒与世俗化理论[D];复旦大学;2011年
5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荀明俐;从责任的漂浮到责任的重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姜淼;自由与权利—康德政治哲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英;;汉娜·阿伦特关于“恶”的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试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陈伟;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敬海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研究[J];攀登;2007年01期
4 陈高华;;行动、自由与公共领域——论阿伦特的政治观[J];学术研究;2008年11期
5 杨仁忠;;阿伦特的社会三分理论模式及其学术意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孙e,
本文编号:2477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7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