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阿伦特判断力思想的流变——从公民理性到鉴赏判断

发布时间:2019-08-12 18:10
【摘要】:阿伦特理解"哲学与政治"的古老冲突,因此反对将政治的理解哲学化。相对于真理,阿伦特认为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理性比哲学理性更重要,这意味着公民个人应有多样化的意见和观点。然而,多样化的意见难免有主观主义倾向,为了化解个体化的政治意见滑入主观主义的深渊,阿伦特力图寻找意见的确定性根源,并转向从康德第三批判中的鉴赏判断力中吸取理论资源。阿伦特解读了鉴赏判断的社会性、公共性及可交流性的特征,并认为鉴赏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政治判断的可能性与客观性基础。
[Abstract]:Arendt understands the ancient conflict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nd therefore opposes th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s. Compared with truth, Arendt believes that civic ration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in political life, which means that individual citizens should have a variety of opinions and views. However, diversified opinions inevitably have the tendency of subjectivis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ndividualized political opinions slide into the abyss of subjectivism, Arendt tries to find the deterministic root of opinions and turns to draw theoretical resources from Kant's appreciation and judgment in the third criticism. Arendt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ty, publicity and communication of appreciation judgment, and holds that appreciation judgment supports the possibility and objective basis of political judgment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公民政治责任的理论探析:极权主义对政治伦理的挑战及其出路探寻”(16wkpy21)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约翰·F.希顿;江棘;;阿伦特论委员会民主[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2期

2 燕连福;;阿伦特公共领域现象学的道德视域[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3 陈伟;;试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陶东风;;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5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世界性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意义初探[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6 詹妮弗·林;陈文娟;;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5期

7 李晓勇;;论阿伦特“平庸的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孙磊;;谁之行动?何种自由?——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思想挑战[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9 周宏刚;;浅析阿伦特的宣传观[J];国际新闻界;2012年11期

10 张健;;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历史语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6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王寅丽;阿伦特的理解和爱[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7 独立作者 文化专栏作家 云也退;“阿伦特,你想多了”[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8 张汝伦;极权主义的病理诊断书[N];东方早报;2008年

9 翻译家 孙传钊;列奥·施特劳斯与汉娜·阿伦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陈周旺邋(《论革命》译者);阿伦特:喟然长叹“论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彦;论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之“极权因素”[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李梦莹;公共领域视阈下的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李慧成;马克思与汉娜·阿伦特政治暴力观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6 钟思瑶;阿伦特的公民观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胡仕军;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15年

8 宫雨含;阿伦特共和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侯恩宾;汉娜·阿伦特古典共和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耿丽红;汉娜·阿伦特积极公民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5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25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