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新学:中国的启蒙观念之内涵

发布时间:2019-09-17 20:25
【摘要】:启蒙思潮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启蒙观念本身学界却无定论。以社会史、思想史考察启蒙观念,都带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历史语境整合中国自明清之际以来的四次启蒙思潮,可突破这一局限,并彰显以新学为内涵的中国的启蒙观念。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慎之;不能忘记的新启蒙[J];炎黄春秋;2003年03期

2 方光华;袁志伟;;侯外庐的中国哲学史研究[J];中国哲学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朝晖;;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欧阳军喜;;论新启蒙运动[J];安徽史学;2007年03期

4 李振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丽英;;方苞“义法”说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查昌国,吴海波;“中国思想史”教学中儒家边缘化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方晓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李春雷;;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基于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严雄飞,朱良才;清代民间教育的近代化及意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梁洁;;近代中国接受实证主义史学的因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刘基;闫立超;;建党90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基本经验[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10 刘邦凡;;论社会思潮的若干特性[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3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4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张t熁,

本文编号:2537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7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