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主共和”:中国式契约政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9-21 07:44
【摘要】: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经过新旧势力合流,结束清朝皇权政治。国内新旧杂糅的各种政治势力,受国际因素影响,以推翻帝制为目标而进行了权力博弈,在政治体制选择上,多数力量赞成嫁接西方"民主共和"体制,建立中国式的契约政治,从而试图构建一种别于君主专制的新型政治秩序。然而这种契约式政治确立过程中的复杂性与派系斗争性,基本决定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武主文从的政治表达,此为"共和"夭折埋下伏笔。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制转型与山西政治秩序重构研究》(12YJC770072) 山西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09013)
【分类号】:D092;K2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慧;;“口语”的革命动力学——略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汶庆;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钰;;南京:皇帝走了,共和在哪里?[J];看历史;2011年05期

2 沙舟;;辛亥革命元老范鸿仙[J];档案与建设;2011年04期

3 叶子;1912年孙中山进京与袁世凯“共商国是”[J];北京档案;1998年04期

4 高红霞;民初孙中山对袁世凯的策略及其原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杨天石;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主要原因[J];历史教学;2003年03期

6 杨思慎;如何认识孙中山“让位”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7 饶珍芳;论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8 安宇;;论孙中山对袁世凯再度妥协的原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张代春;;也谈孙中山退位与袁世凯上台问题[J];史学月刊;2006年10期

10 石彦陶,石胜文;孙中山对“宋案”处置态度演变蠡测[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勇;;论孙中山政军关系理论的内涵及其政治贡献[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陈锡祺;;孙中山为创建共和国而斗争的伟大功勋[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3 严昌洪;;从梧州到桂林——孙中山革命征途的一个缩影[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同德;周锡文;;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渊源与深刻内涵[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宝成关;;论南北议和与孙中山让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6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7 丁贤俊;;负谤创业论黄兴[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8 马勇;;孙黄理念之差异[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9 冯祖贻;;功败垂成——孙中山北伐的重大意义[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于萍;;浅议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贤庆;建立民国,缔造共和[N];中山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茹希佳;愿抛碧血换共和[N];中国妇女报;2011年

3 二毛;美食共和与袁大总统的偏口[N];中国经营报;2011年

4 张贵;奔走呼号为共和[N];吉林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林仪 李昕;缔造共和的发端[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周兴梁;孙中山——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N];团结报;2000年

7 林楚方;1911—1949:乱世浮沉[N];南方周末;2004年

8 李润波;老报纸见证辛亥革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朱宗震;宋教仁之死: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N];南方周末;2007年

10 范福潮;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前的南北博弈[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2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廖志坤;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邓江祁;蔡锷政治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淑芬;近代中国人治、法治的冲突与嬗变[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增光;民国监督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君;评北洋天枭徐树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美娜;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永霞;试论袁黎关系与民初政局[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阳;袁世凯统治时期参政院述论[D];吉林大学;2009年

6 施政;试论袁世凯派驻朝鲜和清政府对朝鲜全面干涉政策的实施[D];延边大学;2010年

7 张慧卿;闽南护法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慧;浅论晚清时期的袁世凯幕府[D];暨南大学;2006年

9 柏杨;孙中山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曹俊;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