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的分歧与融合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民主化道路比较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BZZ014 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ZD072
【分类号】: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洪;西方创新理论的新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林记;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解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郑前程;制度主义的演进与复兴——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述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任勇;国家自主性: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变量[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4 赵家新;;现代创新理论研究的拓展浅析[J];当代经济;2007年08期
5 张凤海;侯铁珊;;技术创新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晓广;;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及其整合研究述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吕普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8 肖f^;郎帅;;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一个政治学的难题[J];公共管理研究;2010年00期
9 杨国良;;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马海韵;张勤;;新制度主义及其对公共政策范式演进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勇;都淦;;基于和谐社会愿景中的国家自主性:以政府转型为中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任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转型:基于国家自主性的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昌勇;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云飞;改制企业职工权益变动及相应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玉屏;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诗英;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超群;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席长芹;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梅少粉;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吉亚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牟海云;市场转型过程中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经济行为的制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茂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金龙;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哲学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强;徐湘林;;新制度主义与中国政治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赵林记;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解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3 杨国良;;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4 陈悠;;新制度主义对改善政策研究的意义[J];理论观察;2010年03期
5 周华平;;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解读与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张晨;何华玲;;新制度主义与政治学:缘起、整合及其中国语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黄新华;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当代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 魏姝;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雷艳红;;比较政治学与历史制度主义的渊源[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学的学习-反思与知识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荣荣;自主性与制度化:一党独大制的适应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长超;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雪松;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4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