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观念论到社会理论:斯密、康德与黑格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强,梅文革;难以超越的历史——从康德到当代的民主和平论者[J];欧洲;1998年05期
2 崔建树;;“国家至上”的现实政治——黑格尔国际政治思想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3 肖娜,洪克强;试论康德政治自由观的道德基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刘绯;伊曼纽尔·康德关于大陆区域建设及其维护的思想[J];欧洲;1995年04期
5 王星星;康德的人权思想探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李寅铨;论康德“永久和平”对当今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贺建军,谢嘉梁,胡祖凤;康德自由主义的卢梭起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贺建军,廖芳玲;理想主义:难以超越的历史——康德与威尔逊“民主和平论”之比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舒绍福;邬晓燕;;施勒格尔的共和主义思想[J];浙江学刊;2008年04期
10 张世英;中西方关于自由问题的哲学思考[J];江海学刊;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东亮;;公民意识视域中“以人为本”的内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2 韩水法;;启蒙:开放的或封闭的(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西拉·本哈比;许f3宁;;世界公民体制与民主——从康德到哈贝马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周山;;借鉴传统资源构建当代和谐社会[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海默;;慎防“习俗专制”成为关键缺环[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龚鹏程;;画歪的脸谱 孟德斯鸠的中国观[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张弘;;论积极行政理念内涵及结构层次[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晓曦;黄国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斯密政府理论的应用[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责任[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剑涛;社会理论与国策咨询[N];南方日报;2007年
2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3 ;向死而在与向生而存[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社会学所 李汉林;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雪冬;风险社会中的制度想象力[N];文汇报;2007年
6 记者 郝建华;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空想乌托邦”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章锡辉;“和谐社会”的形成轨迹[N];安徽日报;2006年
9 许耀桐;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梁捷;“观念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梁艳华;在尘世的自由与天国的自由之间[D];浙江大学;2007年
4 储诚喜;哲学诊断与当下关切[D];复旦大学;2008年
5 侯小丰;自由的思想移居[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杨昌宇;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叶颖;普世秩序的多元表达[D];北京大学;2007年
8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许祥云;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陶日贵;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定友;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尹娜;康德政治哲学探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洪克强;自由本性的追问[D];湘潭大学;2001年
4 惠永照;建构的正义——对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佳鑫;对“作为公平正义的康德式解释”的再解释[D];吉林大学;2012年
6 付立华;论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齐盈盈;浅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赵一t,
本文编号:256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6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