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误读及借鉴

发布时间:2020-04-10 20:03
【摘要】: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兴起的民主理论,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强调在多元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通过普通公民的参与,在决策和立法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合理内核,又要基于中国的政治传统与现实,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协商民主制度和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彬;;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路线、视角与议题[J];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2 王伟;;西方协商民主之政治平等维度透视[J];理论导刊;2011年10期

3 汪玮;;正确认识和借鉴西方的“协商民主”[J];理论视野;2010年03期

4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5 宋洁;;近年来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综述[J];宁夏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6 罗维;;寻求不一致的一致——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J];江汉论坛;2012年11期

7 李强彬;黄健荣;;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张献生;吴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9 王河江;陈国营;;协商民主理论述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允熙;杨波;;协商民主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吴小建;;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及均衡策略的实现——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何丽;王志红;徐瑛;;协商民主与我国统一战线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平;林萍;;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协商民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郭慧云;王晓艳;;罗尔斯和马克思共同的政治哲学视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杨晓东;马俊峰;;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8 黄寿松;;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祛魅及其理论旨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董前程;林奇富;;协商民主与政治参与——一种重要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衡霞;;农地流转中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靳凤林;;臣民、人民与公民的道德界分[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的教育公平[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洋;;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晨;何华玲;;“双重风险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困境与重塑[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10 李庆钧;;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覃事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立春;虚拟世界的意见集合[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锋;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制度的契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德鸿;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海涛;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蔡慧;“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轩;神克洋;;协商民主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途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杨炳超;;协商民主:内涵、背景及意义[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3 杨守涛;;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协商主体不平等研究述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4 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5 林尚立;;协商政治: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6 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7期

7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8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9 詹姆斯.博曼;陈志刚;;公共协商和文化多元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3期

10 徐祖荣;;善治语境下创新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瑾;;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8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622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22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