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

发布时间:2017-03-22 23:14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公共危机中占有特殊地位。依据是否有组织、是否有直接利益诉求这两个维度,可以将其分为"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有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无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和"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四个类型。就其本质而言,群体性事件是社会风险动态演化为公共危机过程中的触发事件。运用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对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福建福安"标会"事件、安徽池州事件和重庆万州事件四个案例进行剖析,得出了无组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般性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新理念,包括:群体性事件并非"突发",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的结构性紧张;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管理"有待上升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 社会风险 公共危机 治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ZD025)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公共安全整合管理机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CZZ017)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D035.1
【正文快照】: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公共危机中的特殊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急速增加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虽然尚未引发大的政治动乱或社会动荡,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至一旦突发群体性事件,便如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行动逻辑和逻辑预设重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薛澜;张杨;;构建和谐社会机制治理群体性事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张海波;;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年04期

6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珍;浅析政府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年05期

2 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3 姜继娇,杨乃定;基于管理熵的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预警模式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4 彭剑波;;构建面向底层社会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5 赵志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J];当代传播;2006年06期

6 蔡志诚;;底层叙事的现代性悖论[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7 温志强;;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的特征与处置理念探析[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温志强;边修蕊;;城市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挑战与对策[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彭恒军;;赖特的阶级理论及其价值——兼评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孙元明;西部城市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远强;王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张兆曙;;大树进城:一种城乡关系的实践过程视角[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春华;温志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高小平;侯丽岩;;危机管理方法论初探[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5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冲;夏远强;;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正楚;企业危机管理:组织与组织管理的视角[D];中南大学;2004年

2 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胡国清;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史家亮;“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自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娟;旅游地灾害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马骏;旅游业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洪波;基于旅游者危机认知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怡;转型期我国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耿婕;社会性危机事件处理新模式:危机干预与危机管理的结合[D];山东大学;2005年

6 项小军;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7 武雨南川;我国弱势群体沟通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刘超;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与公信力的互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9 潘志巍;中国政府应对恐怖主义的危机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宏斌;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强;公共危机应急反应管理体系:反思与重建[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2 牛文元;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3 宋林飞;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5年06期

4 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5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6 金太军;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8 韩丽;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战略与管理;2001年05期

9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远;;信念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从选择逻辑的观点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元竹;;社会管理概念的理论、历史和国际视角[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党国英;;民主政治的动力: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家峰;;风险社会中的前瞻性管理——政府管理的战略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剑;;化解两对矛盾,推动首都持续稳定发展[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5 闫章荟;;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行政学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院忠;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2 同济大学 朱德米;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支持[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邹建锋 江西省抚州社会科学院;富裕社会下安全风险的公共政策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康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关注“中心-边缘”结构,发展“积极的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晶;国家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昌林;论斯宾塞社会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1年

2 郝春英;马克思正义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乔丹丹;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竹;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黄征宇;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桂茹;罗尔斯社会公正视域下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李友仕;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契约政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岚;社会政策的正当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黎;社会弱势群体政治资源保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王云;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