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鲁迅的政治专制主义批判

发布时间:2020-04-15 15:07
【摘要】:走向更高度的政治文明,是当今政治生活的基本趋势,也体现着国家政治发展的进步方向。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主要内涵之一。在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培育公民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政治意识,必须继续坚持对政治专制主义的批判。 鲁迅是近代中国批判政治专制主义最激烈、最彻底、最持久、最有力的思想家。对政治专制主义的揭露、抨击和清算,贯穿于鲁迅毕生的斗争实践。批判政治专制主义的思想,在鲁迅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四时期起,在“打倒孔家店”的强大的时代和声中,他是把封建制度归结为“吃人”,并且高呼“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第一人。从前期到后期,这位伟大的先驱者,,从未放弃过对封建主义传统的批判,而痛斥政治专制主义的声音,是最响亮的“呐喊”。鲁迅本人离我们而去,但鲁迅的思想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就是对他本人最好的纪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做出了简单的梳理。第二部分,讨论了鲁迅政治专制主义批判的几个发展阶段,目的是了解鲁迅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鲁迅政治专制主义批判的几个方面。即:揭露政治专制“吃人”的本质,倡导人权;揭露儒家纲常教义的虚伪性,重视人格平等;揭露专制政府宪政民主的实质,提倡民主法治;揭露国民党当局的文化专制主义,重视思想言论自由。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鲁迅政治专制主义批判与政治文化探索,其中包含了5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是最要紧的了”;“文化的改革 ”;“拿来主义”;“只有一法,就是‘忍’”;“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简略的点结。 本文的学术创新点,在于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方法,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紧密围绕鲁迅政治专制主义批判思想和建设我国民主政治二者的关系,揭示鲁迅这一思想当前的政治学意义,为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并希望能通过本课题研究,尝试开辟在当前鲁迅思想研究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慧慧;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意识[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汪中华;论鲁迅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J];世纪桥;1999年03期

3 钱立言;;鲁迅故居女主人朱安寻踪[J];北京纪事;1999年05期

4 王英;;黄源:与新世纪同行[J];乡音;2000年08期

5 王书声;鲁迅的自我定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6 陈漱渝;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阳敏;;鲁迅:一个真正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人物[J];南风窗;2006年20期

8 孔庆东;;身陷重围的鲁迅[J];海内与海外;2007年02期

9 孙郁;;我们与鲁迅的距离[J];前线;2007年09期

10 鲁人;;鲁迅也买过彩票[J];政府法制;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迅与烟[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轶;;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5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卓恺返;;鲁迅的历史教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谢清风;;鲁迅审稿思想浅探[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挺;;苏南新四军的鲁迅文艺社[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10 王惠敏;;鲁迅生平陈列的设计特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涌豪;日常的鲁迅[N];文汇报;2002年

2 何满子;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董阳;《鲁迅的艺术世界》看到不同的鲁迅[N];西部时报;2009年

4 奉少廷;先生不厌百回读[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N];文艺报;2011年

6 父舟;张广天要发掘个性的鲁迅[N];北京日报;2001年

7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今天我们怎么关注鲁迅[N];解放日报;2005年

9 孙伟科;鲁迅身后不寂寞[N];文艺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张乐;鲁迅的抬棺人,又走了一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2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3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4 方Q趾

本文编号:2628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28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