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公民本位——构建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0-05-05 00:41
【摘要】:公民本位即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的惟一合法拥有者。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者必须按照人民意志行事,政府施政和提供公共服务应以人民的同意为基础,制定的各项公共政策也应该接受民意机关的监督和审查。公民本位既强调了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以人的个体性为基础强调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尊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而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基本前提就是坚持公民本位。因此,为了满足公民的期望,使政府的责任与服务令公民满意,本文提出应通过公民本位构建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坚持公民本位不仅有利于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保障和实现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使政府工作人员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论文研究的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目的是对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 第二部分:相关的概念的界定。对公民、公民本位以及不同语境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总结了目前我国在建设公民与政府关系上取得的进展,同时客观分析了公民与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以求对当前公民与政府关系的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 第四部分:影响我国公民与政府关系的因素分析。分别从经济、文化和法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浪潮、传统文化、法治进程是怎样影响我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第五部分:构建公民与政府关系的对策分析。根据前文的分析,笔者就构建公民与政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政府应以民为根本,重塑政府的服务精神;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以公民满意为标准,完善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公民参与为纽带,建立有序的政民互动体系;大力培植和扶持非政府组织。 结论:再次强调从公民本位出发,构建公民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珊琴;;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7期

3 萧瀚;;走向公民时代[J];百姓;2002年05期

4 夏振坤;现代化国际经验述评[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5 李尚德;论俄罗斯中间道路的资本主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维奎;小议公民社会公权力规范化[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2期

7 刘序盾;公共权力、市民意识与公民社会——由三个典型拆迁案例说开去[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6期

8 刘亚亮,张学泽;公民本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思考[J];行政论坛;2004年06期

9 魏万宏;;入世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J];创新科技;2004年04期

10 李恒方;实现“三个转变”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平;;服务型政府根本推动力论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罗重谱;;治理理论视阈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策略[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俭;红枫现象: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缩影[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谢海定;公民社会与社团组织的繁荣[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丽霞;公民社会中的星星之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俞可平;正确对待民间组织[N];北京日报;2006年

6 西铁城;“透明的口袋”,才能容放更多慈善的心[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志民;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造血”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张志;民主社会的公民理应拥有常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记者 李斌 顾瑞珍;“公民社会”“小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邓聿文;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万红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丽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魏万宏;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张萌;欧盟公民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及其影响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东旭;国民幸福的政治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曲丽涛;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艳;中国公民能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磊;公民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的宪政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9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49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