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国家形象

发布时间:2017-03-24 11:02

  本文关键词:论国家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国家形象既是历史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形势下对权力政治进一步反思的产物,国家形象不具强力色彩,且以其他行为体的认可和接受为条件。这一问题的凸现,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但其形象塑造仍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关键词】国家形象 塑造 双向认同
【分类号】:D035
【正文快照】: 国家形象,是与国家相伴而生的课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形象问题随着国家实力和影响的增加而日受关注。一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及其结果,不是由它怎样看待和对待世界决定的,而是由世界如何看待和对待它所决定的。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国家形象问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树龙;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2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朱佳木;;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民生;;掌握唯物辩证法 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学习陈云同志干部选拔任用观的几点体会[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熊华源;;论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奎元;;认真学习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海;试论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2 刘朋;;中国政府白皮书与国际形象塑造——基于64部中国政府白皮书的考察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3 明安香;;关于国家形象大传播的若干思考[J];公关世界;2008年03期

4 支晓波,杨帆;“以德治国”条件下的公务员素质塑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然;;官僚制精神与我国官僚制组织模式的塑造[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李鑫;;浅谈如何塑造良好政府形象[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7 明安香;;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J];对外大传播;2007年09期

8 王明锐;;论执政为民和良好政府形象的塑造[J];现代商业;2008年09期

9 谢晶莹;;塑造阳光政府:建立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关键点[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10 胡劲;;政府形象塑造中的公关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世瑞;;危机情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汶川大地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路;宁波人沈赞臣:把中国宣传到全世界[N];宁波日报;2011年

2 ;每个公民有责任义务维护国家形象[N];邯郸日报;2008年

3 杜玲;落实中央省委部署 依法维护信访秩序[N];焦作日报;2006年

4 县祥 柯健;汶川大地震: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记者 王鹏权 李春艳;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介因素不容忽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林良旗;媒体公信力、政府信息透明度与国家形象的互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单红;论坛使命:向公众普及公益文化[N];无锡日报;2010年

8 志灵;贪腐的危害怎么“夸大”都不为过[N];检察日报;2010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郭洁敏;网络民声与政府决策[N];文汇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孙一帆 乔雪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锋;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公关与国家形象塑造[D];暨南大学;2008年

2 姜荣文;全球语境国家形象片的制作与传播[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丽坤;中国国家形象政府管理之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王龙;行政诚信人格及其塑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史永亮;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6 李默;宗教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在美的宗教形象[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杜娜;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朱仙娥;转型期新疆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塑造[D];新疆大学;2009年

9 高月;服务型政府建构中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江礼云;政府形象与外国媒体公共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国家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