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手”之“国民”梦:许寿裳民族启蒙历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学伟;;老友记:许寿裳眼中的“绝版鲁迅”[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11期
2 邓靖;;带鲁迅火种去台湾的许寿裳[J];台声;2015年23期
3 夏晓静;;卅载人生 一世情谊——从台湾版许寿裳著《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谈起[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12期
4 张爱荣;张学义;;许寿裳对鲁迅青年读书主张的侧应与弘扬[J];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05期
5 王德林;;挚友之间——鲁迅与许寿裳[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荣太之;为出版“纪念专号”先交代几句[J];鲁迅研究动态;1983年02期
7 许锡强;;蔡元培、许寿裳缘何不聘鲁迅为教授?——兼谈易培基校长改聘鲁迅为教授的原因[J];书屋;2017年11期
8 张令澳;;在台湾去世的两位鲁迅老友——记许寿裳与台静农先生[J];世纪;1999年01期
9 胡茵;范志亭;蒋君沂;;许寿裳料理鲁迅身后事[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9期
10 佚名;;鲁迅杭州失业始末[J];学习博览;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贵;;鲁迅宗教观的文化意义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许祖华;;鲁迅关于中国人的原型信念[A];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方敬东;;看电影是鲁迅最大的享受[A];影博·影响(2018年第03期 总第117期)[C];2018年
4 ;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部分与会学者合影[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场[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施晓燕;;鲁迅在上海定居初期的饮宴[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乐融;;包容的鲁迅[A];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方敬东;;看电影是鲁迅最大的享受[A];影博·影响(2016年第07期 2016年合订本下 总第103期)[C];2016年
9 张梦阳;;鲁迅的真正价值究竟在哪里?——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A];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0 陈漱渝;;由纪念鲁迅想到的……[A];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哲;鲁迅赠书许寿裳[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2 陈漱渝;许寿裳与鲁迅[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唐宝民;弥足珍贵的研究史料[N];文汇报;2016年
4 台湾秀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 文史作家 蔡登山;我与鲁迅的相遇[N];文艺报;2013年
5 张梦阳;鲁迅在佛经中的精神冶炼[N];文学报;2016年
6 禾刀 书评人;在比较中抵近那个更为真实的鲁迅[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王越忠;鲁迅与医药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吴海勇;1912-1926鲁迅在官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孔海珠;鲁迅营救我父亲孔另境出狱始末及其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江志伟;鲁迅的邮票之爱与邮票上的鲁迅[N];文汇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洞峰;契合与传承:胡风对“鲁迅传统”的阐释[D];苏州大学;2017年
2 陈红;日语源语视域下的鲁迅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海军;鲁迅早期思想的“主观主义”倾向与晚清学术思潮[D];苏州大学;2013年
4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少勤;盗火者的足迹与心迹——论鲁迅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8 牟利锋;文化突围与文类重构[D];北京大学;2013年
9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金明姬;孤独者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学良;“二传手”之“国民”梦:许寿裳民族启蒙历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叔君;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鲁迅形象”塑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晓艳;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鲁迅纪念(1937-1945)[D];三峡大学;2015年
4 陈灵;鲁迅形象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3年
5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吴菁;走“近”鲁迅,,才能走“进”鲁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陆飞杉;网络时代对鲁迅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朱君青;周扬与中国“鲁迅传统”[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田朋朋;1991-2001:“鲁迅传统”的嬗变[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6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5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