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论议与隋唐学术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松;儒学精神及其合理性的成长[J];船山学刊;2001年04期
2 赵冰波;儒学的务实革新精神与现代东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J];学习论坛;2001年01期
3 吴光;关于儒学价值观普世性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彭家田;汲取儒学精华 建设精神文明[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5 孙永芬;论儒家文化的政治影响[J];岭南学刊;1998年04期
6 高靖生;国家的合法性:柏拉图、儒学与我们的相遇[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刘方玲;论儒学政治目的和政治主体的二元分割[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8 唐琼;;从町人思想看儒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功效[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9 李虹;;试论梁武帝时代儒学的发展[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阮青;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观点述评[J];理论前沿;199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徐克谦;;儒学基本原理与当代民主政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来平;;儒学必定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7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齐红深;;论贺钦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欧阳觉吾;;缅怀儒学正宗—朱文公[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心性儒学:规范中国人生活的彼岸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 博悦;“儒学与儒商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6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山东举办省校共建儒学高等研究院座谈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王端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9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哲学的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程惠哲 任慧 文字整理 张敬华 潘源 肖庆;中国的孔子 世界的儒学[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2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祝良文;初唐宫廷诗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7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儒学继承[D];河海大学;2004年
3 王赛艳;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小玲;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儒学现状与命运的省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贾微;梁启超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黄玉环;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史及相关文献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8 步蕾英;《空青水碧斋文集》校注[D];广西大学;2005年
9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0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6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