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21 00:05
【摘要】: 柯尔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柯尔施在192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以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特征的“总体性理论”。他立足于时代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眼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观点,这对于今天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值得对其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马克思的总体性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的方法,从柯尔施生活的具体条件出发,围绕着他对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和以列宁为代表的第三国际的唯物主义的批判,阐述了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柯尔施适应了当时西方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辨证统一的本质,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柯尔施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阶段论,并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退化的根源,从而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活的总体性的社会革命理论。这种革命的总体性理论,对于我们认清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进一步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意义,并且对于防止和克服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对传统实践理论的丰富,为现实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的反思与指导。文章的最后,笔者指出了其理论中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即总体性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的重大突破,是对意识形态能动作用的高扬,是对传统实践理论的丰富。并且,它对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从客观角度来看,它还存在着对唯心主义作用的过分夸大,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的否定两个方面的理论局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仰海峰;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列宁与卢卡奇的两种阅读方式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梁树发;;关于深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点意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田启波;邢立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王晓升;;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高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8期

6 孙伯揾;关于总体性的方法论问题:评卢卡奇(早期)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王雨辰;试评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J];江汉论坛;2005年06期

9 张晓忠;;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商业经济;2008年10期

10 郑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柯尔施的言说及其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2673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73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