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权界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连增;;“私人领域”与“积极自由”[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海青;;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规范性取向[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3 张继亮;教军章;;公共性:从精神世界到社会生活[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世界性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意义初探[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5 吴锦旗;;论公共领域中的公民有序参与[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6 王红茹;;建立公共行政体制势在必行——国家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熙瑞教授访谈录[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7 任嫦勤;曾辉;李明;;公共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点[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刘红林;;浅议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及担当原则[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季乃礼;;协商民主实施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01期
10 李水金;;论公共话语场[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郎晓波;;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雷润琴;;对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 2020年)》的公共性解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杨仁忠;;论公共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7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刘洪岩;马宇歌;;找骂:走进“范跑跑”——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9 张曙光;;对当前的问题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10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湘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N];长江日报;2007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沈湘平;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7年
3 陶东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张庆熊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基地;宗教何以进入公共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袁东;你首先是个公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徐丛青;由“巾帼文明岗”看公共领域的女性[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詹献斌;公共领域问题的政治哲学探索[N];河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黎;公共领域中的艺术[N];美术报;2010年
9 朱四倍;实现私人财产权是确立宪法秩序的需要[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韩震;公共领域与社会和谐[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
本文编号:2694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