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公私权界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2:19
【摘要】: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是处理国家和公民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政治运作体系中,只有在公共领域得到有效限制并有适当发展的社会内,权力才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公开的监督和控制;只有在私人领域被明确规定在一个适度范围内的社会里,个人的自由才能够最好的得到保障。本文将公共领域分为官方公共领域和非官方公共领域,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着力探讨三者之间互动关系。论文在结构上表现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定,主要侧重于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概念之特定内涵的分疏及厘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在漫长历史中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直到近代,个人和国家之间被划出了明显界限,并通过法律将这个界限或范围规定下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才得以真正建立。 二、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互动,侧重于展示官方公共领域、非官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求清晰呈现出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是人类生存的不同空间,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公共领域维持社会秩序,私人领域促进社会进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明确界分并相辅相成:一方面,任何一方无限扩张或式微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二者主旨都在于维护个人基本权益和自由。在政治实践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要被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实现二者和谐互动。 三、中国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现状及其改善,主要围绕中国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目前中国正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关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模糊不分、社会政治主体定位含混、私人领域本身脆弱等。不断完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对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连增;;“私人领域”与“积极自由”[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海青;;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规范性取向[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3 张继亮;教军章;;公共性:从精神世界到社会生活[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世界性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意义初探[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5 吴锦旗;;论公共领域中的公民有序参与[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6 王红茹;;建立公共行政体制势在必行——国家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熙瑞教授访谈录[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7 任嫦勤;曾辉;李明;;公共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点[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刘红林;;浅议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及担当原则[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季乃礼;;协商民主实施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01期

10 李水金;;论公共话语场[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郎晓波;;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雷润琴;;对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 2020年)》的公共性解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杨仁忠;;论公共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7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刘洪岩;马宇歌;;找骂:走进“范跑跑”——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9 张曙光;;对当前的问题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10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湘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N];长江日报;2007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沈湘平;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7年

3 陶东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张庆熊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基地;宗教何以进入公共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袁东;你首先是个公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徐丛青;由“巾帼文明岗”看公共领域的女性[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詹献斌;公共领域问题的政治哲学探索[N];河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黎;公共领域中的艺术[N];美术报;2010年

9 朱四倍;实现私人财产权是确立宪法秩序的需要[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韩震;公共领域与社会和谐[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

本文编号:2694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4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