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彦峰;关于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若干思考[J];桂海论丛;2002年04期
2 蔡兵;知识经济时代与国家创新系统[J];探求;1998年05期
3 ;加快国家创新系统建设[J];领导决策信息;1999年21期
4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J];群言;1999年02期
5 王丛霞;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郑志龙;建设国家创新系统 增强国际竞争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4期
7 卢娜;日本国家创新系统评析[J];日本研究;2002年02期
8 櫘之浚;;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国家创新系统[J];群言;2001年02期
9 贾蔚文;;国家创新系统的几个问题[J];内部文稿;1999年07期
10 李国林;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求实;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劲;郭斌;;韩国的科技发展道路与国家创新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孙兆刚;刘则渊;;基于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国家创新系统[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刘晓敏;;国家创新能力预警研究初探[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柳瑞禹;陈少围;;基于知识配置力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分析[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立京;;政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延强;;政府如何对改制后的企业加强管理[A];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论文集[C];2001年
7 李琴;;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志愿者的互动与合作——以5·12汶川地震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奎正;;论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9 肖百冶;赵汝周;;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静;;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府的作用探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兆银;美日韩三国的国家创新系统[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 陈光祖;建立汽车工业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想[N];人民日报;2000年
3 郭哲;纵览国家创新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4 冯之浚;发展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N];文汇报;2002年
5 金吾仑;国家创新系统需要科技与人文的整合[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6 申子言;创新由企业家实现[N];国际商报;2001年
7 胡晓利;行政监督检查的地位和作用[N];吉林日报;2004年
8 王继强;交通通信的地位和作用[N];中国水运报;2003年
9 潘晓春;强化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白明(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正确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N];甘肃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岑;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评价与机制改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何爽;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志强;研究型大学与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唐宜荣;中国城市反贫困责任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志轩;农业清洁生产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宗庆;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周兰领;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姜U
本文编号:2698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