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3:59
【摘要】: 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在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一百多年国际共运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拟从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的角度,介绍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对现代战争的起源、实质、性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无产 阶级如何夺取政权的问题上,马恩初步探索了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在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列宁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 第二部分是介绍这一思想的经验基础和时代背景。在冷战时期,在处理 战争与和平问题时,前苏联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 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出现过惨痛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党处理这一 问题是清醒的,但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化,我党改变了正确的看法,出现了重 大的失误。 邓小平同志系统思考了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 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论断,,并系统论述了和平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第三部分全面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新论述。邓小平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判断、现代战争的根源、维护和 平力量的分析、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 邓小平的战争与和平思想,揭示了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 时期,正确对待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思想,既体现了对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坚持,又体现了结合新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 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0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安;论邓小平的战争与和平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5期

2 李战生;新时期邓小平的战争与和平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王桢华;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洪保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李淼;坚持原则 维护和平──学习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述[J];党政论坛;1996年10期

6 冷效林;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论邓小平关于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彭春雷;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现实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王业祯;邓小平现代德育思想略述[J];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12期

9 李琮;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年03期

10 袁德金;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演变[J];军事历史;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保胜;许成坤;;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理论探析[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王炳毅;;邓小平与南京的故事[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3 王庆英;;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才平;刘章烈;;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初探[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房宁;王淑梅;;邓小平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乃毓;;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浅析邓小平的人才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慈彪;;学习邓小平社会科学思想[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聂晓静;;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发展观比较[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侯且岸;;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宋清渭;;邓小平与四项基本原则[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张U

本文编号:2699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699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