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基于绩效棱柱的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22:51
【摘要】: 政府绩效评估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各国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绩效评估,把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运用什么框架、方法和模型来进行绩效评估,成为政府绩效研究的焦点。由于政府绩效本身就是一个多重层次的概念,现有的框架、方法和模型仅仅部分地阐明了它的复杂性,即只是解决了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全面而又合理地解决政府的绩效问题。绩效棱柱自身所具有独特优势。绩效棱柱自提出来的那天开始,就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一是关注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绩效棱柱理论认为,组织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关注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二是框架的逻辑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绩效棱柱较之传统的绩效评估框架和方法,其逻辑结构更为严谨,更注重整体评估,系统性更强,做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绩效与公平并重。三是框架模型具有灵活性,且能不断自我完善。因此,借鉴国外企业运用绩效棱柱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及其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绩效棱柱指标体系,并把它运用到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中去,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理念的科学化、绩效评估指标的科学化、绩效评估交易的低成本法。 本文主要是把绩效棱柱框架模型引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构建绩效棱柱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并基于绩效棱柱提出相应的绩效提升对策。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增强绩效棱柱在我国的应用性、把绩效棱柱应用到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中来,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其次,本文指出绩效棱柱与其它评估框架和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阐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运用绩效棱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修正的原则对绩效评估进行修正。接着,论文根据修正后的绩效棱柱,从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能力五个维度来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4个地级市从2001年到2006年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绩效棱柱的特点、棱柱指标体系内容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地方政府绩效提升的四条对策:一是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二是着力提高民众幸福指数;三是切实保障共享发展成果;四是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图文】: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效绩,维度


图 3-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资料来源: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1 期。“绩效维度—层级特征—样本属性”身,能在绩效范围上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的宏观布局,在样本属性上能反映对象的此框架设计的指标体系形成一个纵串横连维度—层级特征—样本属性”三维立体逻标,没有考虑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且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给予重视。3.2.3 地方政府绩效棱柱指标体系的逻英国克兰菲尔德(Cranfield)管理学

棱柱,绩效,维度,绩效管理系统


图 3-4 绩效棱柱五个维度逻辑关系图资料来源:[英]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李剑锋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3 页。敦豪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速递公司之一,也是最早运用平衡计分卡并且运用得较好的公司之一。敦豪公司在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每月一次的绩效评估会议上,大家讨论的只是详细的财务和操作数据,,如运载了多少包裹,多少包裹已经准时到达,赢得了多少顾客,本月赢利多少等。这些数据虽然很精确,但却不能对公司整个业务产生大的影响,因为数据仅仅说明了运行状况,不能揭示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大多时候不必知道具体细节,我们需要找出问题以及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敦豪的管理者意识到: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己经不能适应 21 世纪商业竞争的需要,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在此基础上,公司在 2000 年开始引进绩效棱柱来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绩效棱柱在敦豪公司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绩效评估中开始引入绩效棱柱,如壳牌国际有限公司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3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振国;赵京广;;乡镇政府绩效评价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0期

2 徐刚;刘明广;;政府编制绩效评估机制:棱柱构架及双价值向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振国;基于绩效棱柱理论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曹振飞;基于绩效棱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0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00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