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领域中的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8 07:22
【摘要】: 保护性价值观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它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那些仅仅具有经济价值的客体进行交易。保护性价值观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环境保护领域里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出来的,本文试图将保护性价值观这个概念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探讨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某些价值的态度。 研究分两部分:一是考察行政管理领域中保护性价值观的分类与特性;二是通过研究行政决策两难下保护性价值观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以考察决策时决策者是否会偏好保护性价值观,以及在不同冲突水平下有无额外强化信息的决策偏好的差异情况。最后,我们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方向上的建议及展望。 研究1基本采用Baron对于保护性价值观性质判定的经典问卷,借鉴前人研究,在问题设置上仅增加了知行一致性的考察项。研究得出了这样几个主要结论: (1)行政管理领域中存在保护性价值观,并且根据行政管理的主客体关系,这种情境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可以大致分为“有关服务社会大众”、“与组织有关”和“与特定公民(或群体)有关”三类; (2)行政管理领域中的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绝对性、对象相关性、数量不敏感性、故作姿态、道德责任感和愤怒情绪等特征; (3)在行政管理领域中,持有保护性价值观的人虽然不愿意看到自己所保护的价值受到侵犯,但他们也会认同“有时不得不侵犯”的事实,甚至会出现知行不一致的行为。 研究2借鉴了Baron对于保护性价值观冲突情境的经典设计方法,利用研究1的结果,结合实际,设计出冲突决策问卷。研究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结论: (1)在行政管理领域中,人们在面对涉及到保护性价值观的冲突时,会意识到保护性价值观的存在,决策行为会受到保护性价值观的影响; (2)行政管理领域中,冲突类型与额外强化信息对决策偏好存在交互作用; (3)行政管理领域中,自我认同度高的人对保护性价值观的保护性程度更高; (4)行政管理领域中,面对保护性价值观冲突时,人们会降低保护性价值观的保护性强度; (5)行政管理领域中,冲突类型(“PV-PV”和“NPV-NPV”)与额外强化信息对决策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 (6)行政管理领域中,冲突类型(“PV-NPV”和“NPV-NPV”)与额外强化信息对决策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035
本文编号:2732736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林英;美国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及发展状况[J];道德与文明;2001年05期
2 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3 雷雳,陈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4 鄯爱红,胡林英;公共行政伦理的历史演进与时代价值[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何贵兵,奚岩;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6 何贵兵;管文颖;;保护性价值观的结构和特征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73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3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