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功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论政治文化转型的条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2 黄东;;法治视野下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百年之转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丁志刚;王树亮;;论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4 魏和永;李兵园;;浅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性因素[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卫平;;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特征、生成机制及现代转向[J];求实;2011年08期
6 申斌;;政治文化的较量:廉政与腐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玲;;政治文化视角下当前“村官”腐败问题探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1年04期
8 刘保军;王艳秋;;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政治文化互动困境及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祖雪晴;;当代俄罗斯政治文化的演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4期
10 葛荃;;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桂楠;于国岗;;因特网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刍议建立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的步骤及其战略意义[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泽加;;因特网和科技图书编辑[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胡沁春;罗文钦;;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专用网技术[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懿;;科技期刊与因特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彭纪南;;因特网引发的社会问题探要[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远征;徐晓东;石莉洁;;建设基于因特网的信息咨询平台 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A];优秀学术论文选[C];2003年
7 史晓东;彭亦功;;总线系统的网络化设想[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学术年会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郝瑛;;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熊春茹;;电子邮件一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工具[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10 姜林奇;刘晓华;;Internet上的计算机模拟技术[A];第七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文;如何选购因特网电脑[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胡润忠;政治文化与民主[N];学习时报;2010年
3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4 小杨;电话、因特网、无线将合而为一[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因不堪重负,因特网可能崩溃[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云帆;从政治文化看中美日关系[N];学习时报;2003年
7 ;英医院病床链接因特网[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舒绍福;新政治文化与治理变迁[N];学习时报;2009年
9 记者 毛磊;因特网首次全面“开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张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N];开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3 贾丹华;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于毓蓝;转型期苏南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张立群;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莉莉;1949-1978年中国革命型政治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洋;俄罗斯民主化研究(1992年以来)[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贺良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与完善的政治文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丽梅;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河北大学;2004年
5 黄燕华;论因特网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彭庆军;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变迁的三维透视[D];武汉大学;2004年
8 陈德云;中国传统“和”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D];苏州大学;2006年
9 贾绍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强;论司法的政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35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3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