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

发布时间:2020-07-01 13:30
【摘要】: 罗尔斯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其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已成为西方思想界体大思精的典范。而众所周知的是,他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原初状态理念基础之上的。原初状态理念是罗尔斯正义理论最有特色和最基本的方面,它不仅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还在政治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地推动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三个角度系统论述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及其意义,以便人们能够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它。相应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文从原初状态理念内部入手,阐述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的涵义、内容和特征。原初状态是罗尔斯设计的一种订立契约的理想背景,原初状态理念就是关于这一状态的基本观念。作为一种新契约论,它包括选择环境和选择对象。选择环境由中等匮乏的客观环境和无知之幕的主观环境组成。在这样的环境里,选择者以公平的起点选择出公平的正义原则,以规导社会基本结构。这一理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从方法上看,它是一种非历史非现实的假设,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种代表设置,反映了正义的实质——人的自由和平等,从价值取向上看,它表达了罗尔斯对每一个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平等自由的强烈关注。 第二部分,本文从罗尔斯的整个正义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罗尔斯提出原初状态理念的缘由以及这一理念在整个正义理论中的地位。罗尔斯提出原初状态理念的缘由也是建构整个正义理论的缘由:一是为了确立一种新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二是为了建立一种公平的正义理论,以批判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功利主义,除此以外,其人生经历也是机缘之一。原初状态理念在其整个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整个正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平等的自由主义的基调,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提供了契约论证明,为制度的正义分配提供了道德基础。并贯穿于其从道德哲学到政治哲学、从国内正义到国际正义的整个思想的始终。 第三部分,本文从整个政治哲学来角度,论述了原初状态理念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引起的强烈反响及这一理念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启示意 义。当代政治哲学的主流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原初状态理念展 开评论。激进自由主义者诺齐克在批判原初状态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持有的正 义理论。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桑德尔批判了原初状态理念的自我概念,提出了环 境自我的概念。本文对原初状态理念所受到的这些挑战做出相关评论,并在此基 础上阐明其对当代政治哲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启示意义。具体说来,原初状态理 念促使了当代政治哲学主题由自由问题转向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它融合了现 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为当今政治哲学提供了一种可取的研究范式;它为正义 制度建构提供了道德基础,将制度的正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另外,原初状态理 念为解决当今的全球正义问题,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和公平的国家分配制度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展现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念,重新审视这一 理念,对其作出积极评价,凸显出其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整个政治哲学中的重 要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钱广荣;道德建设论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陈恢钦;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胡元聪;;从权利与义务平衡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新;;市场经济——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6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7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士民;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8 马青波;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9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10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36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36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