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9:03

  本文关键词: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最为丰富 ,也比较复杂。本文将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放在中国思想史的背景中 ,分析了其思想变化的内在脉络 ,特别指出 ,《新民说》时期梁启超的“群”的理想乃是一个以政治美德为中心、国民信仰为纽带的政治伦理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 ,个人与群体、公与私都处于互动的、和谐的关系。梁启超将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理念融入到民族主义的叙事脉络中加以论述 ,代表了一种中国儒家式的自由民族主义。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历史系
【关键词】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个人 群体 公私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是自由主义高奏凯歌的世纪 ,也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世纪。民族主义 ,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 ,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意识形态。它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可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 ,像在美国和法国革命中那样 ,赋予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以民族国家的形式 ;也有可能与各种专制的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杰本明·史华兹,张宝慧;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J];开放时代;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钢;李红霞;;穿越文本的文化洞观与符号诠释——文化传统与符号批评视野中的《聊斋志异·黄英》诠解[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汪栋;武玮厚;;严复立宪国概念考绎[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3 高玮;;中国近代工商业私有产权及观念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姚文永;;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萍萍;康有为救世思想中的伦理回归[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6 彭平一;杜志鹏;;走下圣坛的平民回归——论王夫之的大丈夫理想人格[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7 张师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J];东南学术;2009年02期

8 史艳玲;张如意;;日本中国学研究的新视角——当代汉学家沟口雄三的中国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振钰;吴先伍;;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论“童心说”的双重使命及儒学的终结[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高瑞泉;鱼和熊掌何以得兼?——“义利之辩”与近代价值观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玉生;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萍;王艮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卢永和;“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於泓枚;宋明遗民诗歌创作心理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栋;赞颂与挽歌[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鹏;徐渭的艺术精神[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艳林;近代四川官方改良私塾的努力及其成效[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圣彬;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民苍;唐甄民本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进;焦循《孟子正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荣;;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张力——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罗兴佐;梁启超论帝国主义思想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暨爱民;“新民”与“新国”:关于梁启超民族主义的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孟永;;近代救亡意识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观与民族主义——以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刘亮红,张跃安;论梁启超民族主义观念的转变[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雷莉,刘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宋仁;;浅谈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J];法学杂志;1989年04期

9 雷颐;再读梁启超[J];寻根;2001年03期

10 韩冬;;大师的交际之道[J];宁波通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志;收藏“梁启超”[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王凯;梁启超死因之谜[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李端 刘东虹;梁启超与北师大的建立[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李丽;梁启超的“利用外资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梁启超陈寅恪风貌再现[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梁启超与“饮水室手稿”[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陈代湘;妙笔生花启超名噪 牛刀初试太炎遭嫉[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家康;梁启超办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郭松民;日本人何以两次帮助梁启超逃难[N];协商新报;2005年

10 ;广东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5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7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9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亮红;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论[D];湘潭大学;2003年

2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常刚;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5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8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9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