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9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杰;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亨廷顿革命理论述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赵振军;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星久;亨廷顿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思想述评[J];江汉论坛;1997年04期
4 刘泉日;亨廷顿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思想述评[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赵端;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述评[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凡;;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J];读书;1985年11期
7 黄安年;;亨廷顿的历史遗产[J];世界知识;2009年02期
8 余红胜;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浅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03期
9 李淑艳;亨廷顿的政治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理论[J];学术交流;1997年03期
10 李梅娟;;我国政治发展的动力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罗峰;;政治发展视野中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3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简介[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庄国土;;论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解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开辟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发展之路——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6 华章;董波;;“非洲国家独立以来政治发展”学术讨论会纪要[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7 王晓晨;解冰;;从村民自治看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的趋向[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8 杨胜生;;亨廷顿:预言家还是西方中心论者[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曾爱平;;“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的政治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10 冯国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山西政治发展的新要求——在“迎接十六大建设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A];山西省政治学会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程亚文;亨廷顿:被误读的智者[N];中国经营报;2009年
2 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军宁;亨廷顿的三重身份[N];东方早报;2009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冯绍雷;亨廷顿的思想弧线[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徐立凡;从东亚现代性进程看如何跳出亨廷顿逻辑[N];华夏时报;2009年
5 记者 王宙洁;亨廷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不会有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新兴市场须防热钱[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特约评论员 郭凯;“文明冲突”者辞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马克·B·索尔特;质疑亨廷顿[N];光明日报;2004年
8 资深报人 丁刚;中西碰撞深处的忧虑[N];东方早报;2009年
9 陆建德;统治形式与统治程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 刘波;亨廷顿的遗产[N];经济观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熹珂;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2 钟冬生;结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发展进路[D];浙江大学;2008年
3 张向奥;选举的逻辑:政治发展的视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笃武;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侯康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政治学透视[D];苏州大学;2005年
7 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李力东;政治发展研究的法团主义维度[D];浙江大学;2009年
9 管前程;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粤文;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及其现时价值[D];苏州大学;2004年
2 梁彦新;法治、德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志超;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杨山鸽;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中国的政治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5 匡仁春;从价值到制度:日本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于营;全球化趋势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弘;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及实践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丛丹;加入WTO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崔立敏;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祥福;当代中国农民身份转换的政治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1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4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