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概念的历史与逻辑审视
发布时间:2020-07-10 23:12
【摘要】: 随着人权入宪,人权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含义,不仅关系到对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和完善。但对于人权的理解,各国和各民族的人们由于文化类型、历史传统、政治理念、法律意识、经济利益的不同,再加上人权的社会发展史充满了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变革、道德与法律、特权与平等、权力与知识等矛盾和冲突运动,形成对人权概念的不同认识和差异。于是,人权概念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复杂、最具争论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如此庞杂的人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权概念的历史流变、马克思主义人权概念及人权概念的逻辑内涵三方面入手,使扑朔迷离的人权现象还原,使之清晰化。 从西方人权概念的演进来看,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人权概念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萌芽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鼎盛,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低落到二战后再次繁荣。人权的产生与经济、政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人权虽然有普遍价值,但人权对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对人权概念的理性剖析来看,人权概念是具体的,历史的,它就不能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定的经济要求的反映,并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人就具有不同的人权状况及评价标准。人权的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个时代享有人权的都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内容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具体的时代内容;人的权利和人的存在形态及本质是相适应的,是人的类权利、作为社会成员的特殊权利和作为有个性的人的个体权利的统一;人权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 从人权概念的逻辑分析来看,人权是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其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权是一个普遍意义的道德权利。其次,法律肯定并保障了人权,同时又限制了它的范围和实现。最后,对于现代社会讲,人权是我们的目的,但却是理想的手段。 综上所述,本文以现有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人的主体性状况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为指导,将人权概念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从而确立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历史性的现代人权概念,对推动现代人权界人权概念的统一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082
本文编号:2749578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岩;;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发展成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2 卢双喜;;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人权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创新[J];人权;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为民执法从严治警[N];广州日报;2003年
2 张晓玲;什么是人权?[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舒;人权概念的历史与逻辑审视[D];山西大学;2007年
2 孙艳艳;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董宏;新干涉主义评析[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4 胡亚凡;两种人权观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49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4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