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理论与现实的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理论与现实的研究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的钥匙,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借鉴西方社会分层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状况,探索性地提出我国现阶段存在"三大阶级"和若干阶层的观点。结合实证调研,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阶级阶层的生活现状,提出当前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各阶级、阶层问题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阶层划分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研究”(2009-ZDWT005)科研成果
【分类号】:D01
【正文快照】: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状况,科学地认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各阶级阶层问题的对策建议,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生;;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2 陶岳潮;;关于阶级、阶层分析的思考[J];资料通讯;2002年06期
3 莫桂权;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周一平;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共党史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7年03期
5 王斌;黎明艳;郭玉婷;;我国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研究评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钰,徐锦贤;关于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辨析[J];江海学刊;2002年05期
7 刘保国;;坚持阶级分析,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吴玉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辨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4期
9 医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斗争史[J];广州医学院学报;1974年04期
10 姜德昌;历史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近春;;科学统一总体构成及其知识分类索引浅说[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陈大明;;“三个代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领导观[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4 谷丽娟;;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张梅毅;季甄馥;;瞿秋白创建新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梁柱;;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7 孙晓毛;;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与“公有民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虞蛟;;浅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10 都培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创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韩庆祥 张艳涛;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N];光明日报;2010年
2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戴钢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指导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建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还好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钟平;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记者 汪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津举行[N];天津日报;2008年
6 王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综述[N];学习时报;2008年
7 【美】阿里夫·德里克 于海青 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郑萍;佐佐木力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钟君;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南宁召开[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陈欣然;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陶国相;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徐钊;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苏州大学;2010年
5 韩经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化影;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刘小丰;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哲学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普奈斯神话:后女性主义重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2 何鹏举;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观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应然;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应然;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茹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观与和谐社会建设[D];兰州大学;2006年
7 刘琼;试析F·R·詹姆逊的认知测绘思想[D];山西大学;2010年
8 申小蓉;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治国;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理论与现实的研究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