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任测量的比较与分析——以澳门为研究对象
本文关键词:政治信任测量的比较与分析——以澳门为研究对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比较和分析政治信任两种测量方式的含义,对2010年澳门居民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文献,作者提出了政治信任的两种测量方式:直接测量是较为抽象地理解居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信念和态度,间接测量是对政治系统行为等更为具体的评价。研究发现,直接测量结果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度较高;间接测量则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偏向否定。说明澳门居民当前虽然对政治系统还抱有较为正面的认可态度,但从具体行为的评价上来说并不乐观,澳门特区政府应保持警醒,并注意取得民众对基层的信任、政策的信任和官员的信任。研究也证实,政治信任的直接测量更倾向于社会化模型的解释,而间接测量则更倾向于政府绩效的解释,即政治信任的不同测量方式对解释其影响因素是有显著不同的,以后的实证研究应注意这点。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基金】:教育部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3YJC810020)
【分类号】:D035
【正文快照】: 政治信任不仅有助于政治稳定和发展,还可以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使政府运作更为顺利,由此,国内外学者对政治信任的规范与实证研究也在陆续进行,尤以实证研究为主。在政治信任的实证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政治信任概念的操作化,即如何更好地测量这个概念,以准确反映政治信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熊美娟;;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6期
2 马得勇;;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5期
3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4 宋少鹏;麻宝斌;;论政治信任的结构[J];行政与法;2008年08期
5 刘昀献;;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及其培育[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孙力;;三个维度解析的政治信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尧;;社会转型期政治信任结构的变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3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林兴初;;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杜学军;;信任——和谐社会的基石[J];今传媒;2010年11期
8 张广辉;;意识形态合法性面临的困境及其超越[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9 朱玉芹;朱丹凤;;从“意见表达”环节入手化解公共冲突——以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蒋政;;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胡荣;;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国胜;;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的构建——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于洪生;;稳定与发展:新中国在破解历史难题中前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W
本文编号:276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