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实证案例与内在机理
本文关键词:网络反腐:实证案例与内在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反腐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充分利用,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的新课题。基于对2008年至2012年的60例网络反腐事件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反腐在官员级别、网络媒介、腐败类型、官民互动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特征。以信息源、主观动机、互动过程为维度,可将网络反腐事件区分为曝光型和实名举报型两大类,依据案例可得出后者逐渐增多的趋势。以网络反腐现象的现状为基础,可以在制度体系、现实需求、网络环境、政府行为模式和行政文化五个方面,对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建立对网络反腐现象的深度理解。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关键词】: 网络反腐 特征 内在机理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ZD07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11JZD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F49
【正文快照】: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损失、社会污染和政治挑战①。网络反腐作为信息时代的反腐手段,在近期许多反腐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拓宽了“民间—官方”反腐信息交换的渠道,强化了民众行使监督权的能力,激发了“公民意识”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增科;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研究(上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2 吴高庆;刘莉;;建党90年来反腐倡廉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3 胡鞍钢,过勇;国际组织对各国腐败状况的评价体系概述[J];政治学研究;2001年04期
4 文宏;;致力于整体性绩效管理提升的政府实践——以兰州市A部门创建服务型机构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5 熊光清;;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6 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年02期
7 乔德福;;群众举报腐败行为工作机制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刘力锐;;论网络反腐的类型、效度及优化——以温州论坛的反腐实践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晓东;论我国反腐败机构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晓波;曹成刚;唐琪;;农地征收纠纷救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任瑞兴;;涉诉信访与法治的中国路径——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3 魏伟;;警察权运行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立刚;;宪政视野中的涉诉信访治理[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5 沈笑嫣;;论信访制度的内在困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陈丹;;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框架下的信访制度变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李靖;;信访制度反思与重构——解决信访困境的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8 廖艺萍;;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邓晔;;“信访不信法”问题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星文;;论审计反腐功能的理论分析及其制度创新[J];当代财经;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曹淑江;;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基础教育投资努力程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和倍差法的实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蔡潇彬;;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关于如何突破信访困境的新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霁霞;;群体性事件中公民的角色与行为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同昌;;保障农村党员权利的价值、问题及对策[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袁东生;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何小勇;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9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邱国良;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的政治信任及其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2 甘荣;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秦萍丽;招投标领域预防腐败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马慧;论我国信访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北大学;2010年
5 徐进;论我国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预防[D];江南大学;2010年
6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7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宁;博弈论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志强;东道国腐败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马瑞;信访制度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敏娟;;从破碎走向整合——整体政府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莫纪宏;宪政是宪法逻辑运动的状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孙志建;;论整体性政府的制度化路径与本土化策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胡鞍钢,康晓光;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J];改革与理论;1994年03期
5 邵道生;社会转型时期腐败泛滥的原因分析[J];中国监察;2003年08期
6 张士映;欧阳祖毅;;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职能的样本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9年07期
7 胡鞍钢;腐败与社会不公——中国90年代后半期腐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与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8 王乐;葛荃;;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9 过勇;;完善中国反腐败体制和机制的几点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4期
10 麻宝斌;李辉;;协同型政府:治理时代的政府形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郭强华;廉政审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涵;转型期腐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艳;;网络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蔡琼;论法人行为的基本特征[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谢勤芬;计算机犯罪的特征及抗制对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吕耀怀,苏煜;略论虚假广告罪[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杨桂侠;浅谈邪教组织的社会防范[J];衡水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卓向东;论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刘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王运思;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J];理论前沿;2001年13期
9 冯颜利;何为公正性[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10 李承贵;《老子》“道”的境界意蕴[J];求实;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兰云龙;王海龙;刘睿;;黄河上游水资源量计算评价[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贺玲;田晓飞;;华北中部沙尘暴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滕怡群;;现代学报系统的构成与特性[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9 胡玉玲;顾晶;康建鹏;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丹韵;奥运后效应:探寻北京变化的内在机理[N];解放日报;2008年
2 杜书瀛;网络媒介:解构与重建文学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陈勋燕;产业链:网络媒介快速发展关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陈勋燕;网络媒介快速发展关键在打造产业链[N];通信信息报;2003年
5 郑虹 刘俊辉;网络媒介舆论影响及未来走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记者 吴m#麓;人肉搜索该不该继续?[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杜振秋;新媒介开启流通新时代[N];东方烟草报;2011年
8 梁超;制度面前没有特权[N];学习时报;2011年
9 湖北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络媒介崛起:新闻传播的划时代革命[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周斌;网络媒介改变新闻业[N];中国邮政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4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9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玲;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康长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李明;浦江“义门郑氏”家庭教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冬梅;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D];吉林大学;2005年
6 谢智香;试论元杂剧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波;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张劲松;论书院的大学特征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江淮;我国上市公司MBO主要特征及财务绩效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东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反腐:实证案例与内在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