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系谱与历史——关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来源与确立
本文关键词:道统、系谱与历史——关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来源与确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叙事脉络,大体来自三个不同的“系谱”,它们仿佛考古中的三个“堆积层”,分别是:(一)古代中国的“道统”,(二)近代日本“支那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史”框架下的中国思想清理,(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叙事。这三重叙事方式,在一种很有意思的结合下,确立了直至如今的中国思想史基本脉络,并且越俎代庖地充当了思想世界的“历史”。在这一思想史叙事逐渐脉络化背后,有一种发掘精神资源和思想传统,为当代重新树立“统绪”的意图。可是,这样的叙事脉络忽略了古代思想世界具体的历史环境、政治刺激和社会生活,也使得中国思想史常常出现后设的有意凸现或者无意删削,并且由于脉络化而线索变得很单一。因此,新思想史研究,应当回到历史场景,而在思想史与知识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人为地画地为牢。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 道统 系谱 历史 脉络化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引言:从道统、系谱到历史现在各种中国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著作,尽管具体论述有种种不同,但是,概观地看来,却只是“大同小异”,换句话说,这些著作所书写的思想史或哲学史,其“脉络”是大体相同的,这包括它们所选择的人物著作、所凸现的承袭转换、所关注的思想重心等等。需要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2 左玉河;晚清“古学复兴”: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体系之尝试[J];史学月刊;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沙红兵;;“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徐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陈江明,方乐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5 陈时龙;晚明书院结群现象研究——东林书院网络的构成、宗旨与形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6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7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方春生;徽商的思变与“贾而好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李道刚;;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龚颖;;《学,
本文编号:311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