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理性的学理分析与现实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08 17:58
  在弘扬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术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性理论的认识还相对薄弱,没有形成较详尽、较系统的认知体系。但在全球化日趋强劲发展的今天,无论从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还是国内背景来看,“政治理性的学理分析与现实思考”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时代课题。因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系统分析、辩证统一以及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统一、应然分析与实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理性以及政治理性理论的发展轨迹,创新性地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中对政治理性进行了历史审视,界定了政治理性的科学内涵,并从学理层面剖析了在政治发展中,政治主体、政治过程以及政治目标的理性精神,为现实政治社会的的正当性提供了价值引导和规范标准。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国情,探讨了当代中国政治理性建构的必要性,并从“应然性”意义上对当代中国政治理性的建构描绘了现实蓝图。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政治理性的学理分析
    1.1 理性、非理性及其辩证关系
        1.1.1 理性
        1.1.2 非理性
        1.1.3 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
    1.2 政治及其理性诉求
        1.2.1 政治界说
        1.2.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2.3 政治的理性诉求
    1.3 政治理性及其时代内涵
        1.3.1 当前学术界关于政治理性的一般界定
        1.3.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性观
        1.3.3 政治理性的科学内涵
    1.4 政治理性及其相关范畴关系
        1.4.1 政治理性与政治神话
        1.4.2 政治理性与政治人性
        1.4.3 政治理性与政治信仰
第二章 历史语境中的中西方政治理性观
    2.1 西方理性主义历史视野中的政治理性
        2.1.1 古典西方政治理性的启蒙与沉沦
        2.1.2 近代西方政治理性的复兴与高扬
        2.1.3 当代西方政治理性的改造与重构
    2.2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政治理性
        2.2.1 古代儒学道德理性的主导与支配
        2.2.2 近代中国政治理性的启蒙与新变
        2.2.3 当代中国政治理性的创新与建构
    2.3 中西方政治理性的现实反思
        2.3.1 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东方的整体主义
        2.3.2 西方的理性之治与东方的德性之治
        2.3.3 西方的重利轻义与东方的重义轻利
第三章 政治发展的理性支撑
    3.1 政治主体
        3.1.1 实现公共权力配置的宪政安排
        3.1.2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观
        3.1.3 重构政治主体理性精神秩序
    3.2 政治过程
        3.2.1 政治信息
        3.2.2 政治决策
        3.2.3 政治实施
    3.3 政治目标
        3.3.1 现实目标——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3.3.2 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理性建构的现实选择
    4.1 政治理性建构的必要性
        4.1.1 国际形势
        4.1.2 国内背景
    4.2 当代中国政治理性建构的现实选择
        4.2.1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理性价值引导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理性认知导向
        4.2.3 市场经济与政治理性精神保障
        4.2.4 政治主体意识与政治理性理念灌输
        4.2.5 民主制度建设与政治理性现实追求
        4.2.6 政治参与与政治理性实践诉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政治理性的特征及其功能[J]. 何颖.  政治学研究. 2006(04)
[2]马克思视域中的近代理性主义[J]. 马荣艾.  巢湖学院学报. 2006(02)
[3]我国当代社会泛政治化因素分析[J]. 程龙.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01)
[4]政治哲学论纲[J]. 王岩.  哲学研究. 2006(01)
[5]启蒙:政治哲学的解读[J]. 杨晓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05(06)
[6]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推动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J]. 聂爱云,蓝光喜.  求实. 2005(11)
[7]宪政:和谐政治的理性选择[J]. 王笑.  资料通讯. 2005(10)
[8]政治参与:和谐社会的基石[J]. 孙建军.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
[9]理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J]. 杨经录.  理论界. 2004(06)
[10]文明、理性与多元文化[J]. 张周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本文编号:3218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218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