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孔孟仁政德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08:25
  仁政德治的伦理政治思想缘起于孔子与孟轲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批判性反思。文化绵延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周朝敬德保民思想是他们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先导;礼崩乐坏的现实社会状况是他们反思的直接动因。这种反思所表现出的思想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及“仁者爱人”的道德境界则是这一思想产生的人格基础。仁政德治是一种社会理想,它通过君主修己教人,在每一个体德性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天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仁政德治又是治国方略,它包孕着富民以发展经济、复礼以完善制度、教化以提升精神境界的具体内容,从而作用于物质、制度、精神文明的创造。孔孟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实践途径,如“复礼”、“正己”、“举贤”、“富民”、“教民”等,其中展现出儒家文化特有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入世精神。它所内含的积极入世精神使其有别于道家的自然主义,避免了消极避世、独上小楼以成就一己的倾向,能够激发人们治国平天下的热情,使人们有志于在改造现实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社会前进;它贴近人文的理论特点则使其区别于法家的势术说,弱化了政治的工具理性,而致力于终极关怀,以人为目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孔孟仁政德治思想的缘起
    1 、 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批判性反思
    2 、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批判性反思
二 孔孟仁政德治思想的内容实质
    1 、 仁政德治是社会理想
    2 、 仁政德治是治国方略
三 孔孟仁政德治理想的实践途径
    1 、 复礼
    2 、 正己
    3 、 举贤
    4 、 富民
    5 、 教民
四 孔孟仁政德治思想的价值考察
    1 、 理论价值
    2 、 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J]. 孔令友.  南京社会科学. 2001(06)
[2]境界的形而上何以成为可能──张载人生境界论发微[J]. 宁新昌.  孔子研究. 2001(03)
[3]世纪回眸:“道德中国”的道德问题[J]. 万俊人.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3)
[4]法治与德治并举——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重要讲话[J]. 杨绍华.  理论月刊. 2001(05)
[5]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质疑——兼论市场经济下对儒家义利观的批判与继承[J]. 杨树森.  东岳论丛. 2001(02)
[6]孔子的做人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 唐爱民.  学术论坛. 2001(02)
[7]文化生成意义上的孟子仁政模式[J]. 张实龙.  孔子研究. 2001(02)
[8]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陈开先.  孔子研究. 2001(02)
[9]理性 仁心 德行[J]. 夏甄陶.  哲学研究. 2001(03)
[10]传统的文化功能与主体的现实责任──以希尔斯的理论为参照[J]. 樊浩.  孔子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355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355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