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中的农村阶层关系
发布时间:2021-09-15 08:28
将熟人社会作为农村阶层研究的微观场域,具体地分析阶层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状态和性质。在信息对称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在不断地交往中形成阶层认知和阶层定位,而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以及内向价值所产生的强制性使得阶层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互动,因此,阶层关系的机制性研究在熟人社会中得以实现,农村阶层研究的关系论范式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同样得以实现。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 一) 农村阶层研究的实体论范式
( 二) 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的转向
( 三) 熟人社会作为阶层关系的研究场域
二、阶层分化下的熟人社会
( 一) 阶层分化
( 二) 信息对称
( 三) 公共性: 村庄中的社会人
( 四) 价值吸引: 村民生活面向的内向性
三、熟人社会中阶层关系的形成
( 一) 阶层认知: 从“自在阶层”向“自为阶层”的转换
( 二) 阶层互动的实现
1 熟人社会的交往惯习
2 强制性的人情往来
3. 阶层结构: 新价值的生产
四、结论与反思
( 一) 陌生化社区中量化的阶层概念
( 二) 熟人社会中阶层关系的机制性激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上访的阶层对抗解释[J]. 杜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中国农村的去阶层分化机制[J]. 杨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农村阶层研究的范式论纲:实体论与关系论[J]. 杨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杨华. 人文杂志. 2013(04)
[5]富人治村:机制与绩效研究[J]. 欧阳静.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5)
[6]中国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六十年的变迁:回眸与展望[J]. 陆益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6)
[7]熟人社会的性质[J]. 宋丽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8]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J].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2008(05)
[9]近年来关于阶层关系问题的研究述评[J]. 周晨虹. 唯实. 2007(02)
[10]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J]. 仇立平. 社会. 2006(04)
博士论文
[1]富人治村[D]. 袁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5743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 一) 农村阶层研究的实体论范式
( 二) 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的转向
( 三) 熟人社会作为阶层关系的研究场域
二、阶层分化下的熟人社会
( 一) 阶层分化
( 二) 信息对称
( 三) 公共性: 村庄中的社会人
( 四) 价值吸引: 村民生活面向的内向性
三、熟人社会中阶层关系的形成
( 一) 阶层认知: 从“自在阶层”向“自为阶层”的转换
( 二) 阶层互动的实现
1 熟人社会的交往惯习
2 强制性的人情往来
3. 阶层结构: 新价值的生产
四、结论与反思
( 一) 陌生化社区中量化的阶层概念
( 二) 熟人社会中阶层关系的机制性激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上访的阶层对抗解释[J]. 杜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中国农村的去阶层分化机制[J]. 杨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农村阶层研究的范式论纲:实体论与关系论[J]. 杨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杨华. 人文杂志. 2013(04)
[5]富人治村:机制与绩效研究[J]. 欧阳静.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5)
[6]中国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六十年的变迁:回眸与展望[J]. 陆益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6)
[7]熟人社会的性质[J]. 宋丽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8]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J].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2008(05)
[9]近年来关于阶层关系问题的研究述评[J]. 周晨虹. 唯实. 2007(02)
[10]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J]. 仇立平. 社会. 2006(04)
博士论文
[1]富人治村[D]. 袁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5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39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