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夫的法兰克福学派生涯及其东方社会思想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11-04 22:59
魏特夫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之一。他秉持和延续了社会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格律恩堡的史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和东方社会的研究当中,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东方社会"理论。作为曾经的核心成员,其学派时期思想分为"起点""转向"和"成型"三个阶段:"起点"是指他对中国革命现实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思考;"转向"是指他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思想彻底将视野转向了中国历史研究;"成型"是指他在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东方社会理论。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魏特夫的社会研究所岁月
第一,前社会研究所时期(1922—1924年)。
第二,格律恩堡时期(1925—1930年)。
第三,霍克海默时期(1930—1940年)。
二、为中国革命鼓与呼:魏特夫的中国研究起点
三、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破旧与立新:魏特夫中国历史研究的转向
四、从中国走向东方:魏特夫东方社会理论的成型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理学语境中的首次传播[J]. 龙其鑫. 哲学动态. 2017(02)
[2]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创新道路[J]. 张亮. 学术月刊. 2016(05)
本文编号:3476570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魏特夫的社会研究所岁月
第一,前社会研究所时期(1922—1924年)。
第二,格律恩堡时期(1925—1930年)。
第三,霍克海默时期(1930—1940年)。
二、为中国革命鼓与呼:魏特夫的中国研究起点
三、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破旧与立新:魏特夫中国历史研究的转向
四、从中国走向东方:魏特夫东方社会理论的成型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理学语境中的首次传播[J]. 龙其鑫. 哲学动态. 2017(02)
[2]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创新道路[J]. 张亮. 学术月刊. 2016(05)
本文编号:347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7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