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3:05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蒙古三少民族 参与型政治文化 特殊性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摘要】: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政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中国特色参与型政治文化一方面要求国家和政府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便捷政治参与途径,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积极、理性、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从政治学角度来看,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事关我国现代政治发展全局,整合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多元政治文化,促进地方和谐发展,对于维护三少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试图把握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以避免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一刀切”和“教条主义"倾向。文章除引言部分外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界定了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确定了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功能作用,最后分析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为后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梳理了建国以来该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三少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特点:第三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深入发掘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寻政治文化发展道路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通过掌握的相关政治学理论知识,提出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此部分作为文章重点,作者力求在逻辑性、说理性和可操作性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内蒙古三少民族 参与型政治文化 特殊性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D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3
  • 1. 研究思路12
  • 2. 研究方法12-13
  • (四)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3-14
  • 1. 创新点13
  • 2. 不足之处13-14
  • 一、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理论概述14-19
  • (一) 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容和功能14-16
  • 1. 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14
  • 2. 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14-15
  • 3. 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功能15-16
  • (二)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特殊性16-19
  • 1. 民族成份构成复杂,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需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16-17
  • 2. 民族宗教因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17-18
  • 3. 应警惕少数民族政治失序状况的发生和蔓延18-19
  • 二、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现状分析19-25
  • (一) 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发展历程19-21
  • 1. 建国初期认同型政治文化的初步建立与发展19-20
  • 2. 文革期间政治文化建设的停滞与倒退20
  • 3. 改革开放新时期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创新20-21
  • (二) 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现状21-23
  • 1. 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正朝良性方向发展21
  • 2. 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突显21-22
  • 3. 中国特色参与型政治文化成为地区主流政治文化,多元政治文化格局形成22-23
  • (三) 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特点23-25
  • 1. 多元融合性23
  • 2. 发展变迁性23-24
  • 3. 宗教文化性24
  • 4. 被动冲突性24-25
  • 三、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25-30
  • (一) 自然地理因素导致政治信息不对称25-26
  • (二) 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26-27
  • (三) 片面的政绩观致使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战略短缺27
  • (四) 政治文化素质偏低致使公民政治效能感不强27-28
  • (五) 政治参与渠道不完善制约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28
  • (六) 多元政治文化影响参与型政治文化形成28-29
  • (七) 国内外分裂势力影响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29-30
  • 四、内蒙古三少民族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30-36
  • (一) 加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地区政治信息环境30
  • (二) 协调区域发展,加快三少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30-31
  • (三)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落实地区政治文化发展战略31-32
  • (四) 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质32-33
  • (五) 拓展多样的政治参与渠道,畅通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33
  • (六) 立足地区实际,构建多元并存、兼容并包的政治文化格局33-34
  • (七) 依法严厉打击国内外分裂势力,维护地区政治文化安全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一) 著作类37-38
  • (二) 论文类38-40
  • 致谢40-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迎法,苗红娜;论提高转型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 蒋德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黄佳;;当前我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公民参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5 李峻登;试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高效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刘军;;政治文化机制研究引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光英;;简论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赵斌;赵永行;;公共理性审视:政治参与主客体间非离散性张力的互相取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春兰;;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高永久;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回天;民主主体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玉琴;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马海然;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量[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红;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祁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与公民政治参与[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568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68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